現在的觀眾,苦國劇久矣。
越來越多的懸浮劇和注水劇,讓觀眾們失去了對國產劇的觀劇欲望,大多數情況下,一部新劇還沒上線,基本就能看出它質量如何了。
不過,這里面也有例外,有一種劇,聽上去看上去像是「爛劇」,可上線后卻叫好又叫座,讓人直呼「真香」。
今天,番茄君就為大家盤點10部本以為是「爛劇」,結果卻「真香」的劇。
我們從第十部說起:
10、《東宮》豆瓣7.6
2019年 《東宮》宣傳的時候,就有很多觀眾不看好這部劇。
陳星旭當時名氣不大,女主 彭小苒更是名不見經傳,雖然有斯琴高娃和羅嘉良這樣的老戲骨撐場子,但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部架空歷史的魔改小說劇。
外加《東宮》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太子宮斗和太監權謀,同質化的劇太多,出彩的又很少。
不過,上線后,《東宮》迅速收獲一眾擁躉,之前怒打一星的觀眾,也紛紛修改評價,奉上五星好評。
從制作層面看,《東宮》確實很有誠意,騎馬戲沒有假馬晃悠,都是真人上陣;沙漠都是實景拍攝,沒有綠幕摳圖;配樂是花高價買入;另外,無論是年輕演員還是老戲骨,演技都無可挑剔。
《東宮》讓觀眾看到年輕演員「非偶像」式的表演方法,也讓觀眾們明白,一部劇如果主創有誠意,有態度,無論什麼題材,都能收獲掌聲。
9、《大宋少年志》豆瓣7.8
說起青春熱血勵志成長劇,我們很多人的印象,都停留在現代劇。
但 《大宋少年志》卻改變了這一「潛規則」,作為一部講述古代少年成長的劇,剛剛宣傳的時候,這部劇卻被詬病。
主角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小鮮肉,四個男生和兩個女生,都長著偶像劇的臉,很多人都會做出這樣的判斷:這些演員,大機率沒有演技。
從劇情介紹上說,雖然背靠大宋,但故事以守護江山為主線,透出一種不接地氣的感覺。
不過,這部劇的打臉,也是因為大多數觀眾忽視了編劇中的一個人, 王倦。
雖然劇本身有5位導演,5位編劇,但從故事看得出,王倦應該出力不少。要知道,一部就火的 《慶余年》,就是王倦操刀編劇,他太能給我們遐想了。
劇上線后,口碑迅速沖上8.2,隨后回落到7.8。
總的來說,《大宋少年志》的優點是多于缺點的,劇的節奏十分緊湊,雖然有些故事不符合現實,但在編劇和故事的邏輯里,做到了自圓其說,放在情境中,似乎都是合理的,這一點就折服了不少人。
之前認為會演技拉胯的六個小演員,也在劇中證明了自己,至少他們表演自然,在一些有難度場景中,雖不及老戲骨,但整體上十分出彩,青春感十足,很符合本劇「成長勵志」的調性。
六個人,性格各異,既有沖突也有和解,每個人都豐滿立體,能讓觀眾記住,這就已經很難得了。
在挑不出大毛病,又有出彩特點的前提下,《大宋少年志》算是為古代成長劇這個類型打了一場翻身仗,也為隨后此類劇的興起打下了基礎。
8、《御賜小仵作》豆瓣7.9
《御賜小仵作》前期的差評,主要來自于看似「一眼爛」的標題。
另外,就連簡介本身,也充滿了酸腐氣:少女為了實現夢想闖蕩江湖遇到了郡王,然后兩人一起配合探案……
聽起來是不是很有瑪麗蘇那味道?
然而,本劇上線后,很快就被超過10萬人評價,口碑還很不錯。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家對這部劇的期待本來就很低,結果看著看著,劇的故事情節十分有意思,女主 蘇曉彤的表演也入木三分,鬼馬精靈,人設討好,輕松有趣,一下子就勾住了年輕觀眾的眼神。
另一方面,劇集雖然有甜寵的成分,但甜寵卻僅僅是探案故事里的調節劑,編劇和導演并沒有將這部劇做成一部打著探案噱頭的CP劇,反而以懸疑為主線。
這不僅消解了劇本身的嚴肅氛圍,就連甜寵也在劇情故事的襯托下更加有味道了。
雖然有人詬病《御賜小仵作》后勁兒不足,但能有這樣的表現,番茄君其實已經很滿意了。
敢于在劇集的創作上不撒糖,不迎合,編劇和元素融入也巧妙到位,度把握得很好,單就這種能力,已經超過全國大多數劇集創作者,這也是這部劇值得高分的原因。
7、《唐朝詭事錄》豆瓣7.9
作為2022年熱播且朋友圈自來水無數的劇, 《唐朝詭事錄》可謂火出了圈。
在播出之前,根本沒人看好這部。
一來,是《唐朝詭事錄》這個名字,實在像極了國產圈錢網大,就連海報,看起來也是濃濃的網大風。
二來,導演柏杉上一部劇的口碑,是豆瓣僅有4.9的《勇敢的心2》。
演員組合上,是看似已經過氣的 楊志剛和 陳創,兩位年輕演員 楊旭文和 郜思雯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觀眾們看衰這部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過上線后,《唐朝詭事錄》的口碑迅速翻紅,無數觀眾入坑,超過16萬人在豆瓣打出了7.9的評價,這在國劇中已經實屬不易。
這部劇有很多古裝劇天然具備的優點,在導演的處理下,玄幻的部分也十分吸引人,雖然沒有真正玄幻的事情發生,但導演在鏡頭、配樂和氛圍渲染上,實在很有水準。
另外,楊志剛的表演確實是帶動該劇口碑的一大亮點,原聲的運用和不少微表情微動作的細膩展示,深深折服了之前不看好劇的觀眾。
除此之外,《唐朝詭事錄》并非架空年代,劇的細節處,也和真實歷史發生了千絲萬縷的勾連。
比如:人面花案中太子和太平公主的恩怨,皇帝李隆基李旦之間的關系等等,這些情節很容易讓觀眾產生沉浸感,甚至有不少觀眾為了看懂這部劇去查唐代的歷史,這就是電視劇的正向作用。
雖然一部劇沒有對歷史史實負責的義務,但能拍出這樣的歷史,也是國劇之幸。
6、《龍嶺迷窟》豆瓣8.1
在潘粵明版 《龍嶺迷窟》之前,《鬼吹燈》都被改爛了。
所以當大家聽說,又一部《鬼吹燈》要拍時,沒有人抱有期望,因為從影版《九層妖塔》到層出不窮的劇版和網大,《鬼吹燈》沒有一部能拍出正經「摸金范兒」。
可《龍嶺迷窟》一經上線,就火爆全網,《鬼吹燈》粉絲們齊聲高呼,終于找到一部貼合原著,制作在線的改編劇了。
《龍嶺迷窟》的優質,來源于三個方面。
首先,鐵三角在選角上,就很有原著的風范。潘粵明雖然有點發福,但糙漢子的樣子,與胡八一還是很貼合的。
張雨綺的楊參謀很有國外精英的味道,而姜超的王胖子和佟磊的大金牙,就像是從書中走出來的,就連高偉光的鷓鵠哨,也吸粉不少。
其次,在制作上,《龍嶺迷窟》絲毫沒有注水,一共18集,劇情推進快,除了一些刪減的部分,基本保留了原著的內核,就連那些怪物,都十分吸引人。
最后,這部劇在實拍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伙西北的盜賊,雖然有強行將他們炮灰的嫌疑,但這些人個個性格鮮明,尤其周曉鷗的馬大膽,簡直絕了。
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讓我們看到了一部不一樣的《鬼吹燈》,也正因如此,《龍嶺迷窟》能成為觀眾心中對這部小說的最好改編。
一部《龍嶺迷窟》,也為後來的《云南蟲谷》和《崑崙神宮》打下了觀眾基礎。
5、《長安十二時辰》豆瓣8.2
2017年開始, 《長安十二時辰》就已經宣發,這部劇剛開始并不被人看好。
喜歡馬伯庸的觀眾都知道,他的作品是從歷史縫隙中對故事的[插·入]和魔改,不少人擔心《長安十二時辰》會毀了大唐在歷史真實中的樣子。
另外,劇名本身就不討喜,簡介更是直白說「在十二時辰內發生的故事」,很多人認為,48集的電視劇講十二個時辰的故事,那不注水還能怎麼樣?
結果2019年該劇上線后,瞬間就爆了。
一部劇不僅讓 雷佳音再次出圈,就連 熱依扎等人也開始爆紅。
在導演曹盾的執導下,《長安十二時辰》擁有出色的質感,無論是打光攝影還是構圖,都極富電影美感,這位劇本身加分不少。
并且,劇對唐朝歷史細節的還原,可以說見微知著,就連人物的簪子怎麼插這樣的細節也能注意到,可見主創下功夫不少。
更值得夸獎的是,在劇情編排上,十二時辰的故事拉長在48集,絲毫沒有注水,而且節奏緊湊,劇情勾人,懸疑色彩出眾,就連劇中的盛唐,也是大多數人心中的樣子。
這就讓人不得不服了。《長安十二時辰》也因此成為了2019年最火爆的古裝劇,憑這部劇,唐朝歷史劇的標準,又被拉高了。
4、《我在未來等你》豆瓣8.3
從名字看,這部劇更像是一部粗制濫造的網劇,尤其劇本本身就已經昭示了劇情里的「回到過去」元素,這讓很多觀眾一眼棄。
因為「回到過去」本身就代表著老套、古板和創作力的匱乏。
不過,最終那些帶著好奇心看到這部劇的觀眾,卻因為它感動,因為它共情。
講到底,「回去」本身并不是 《我在未來等你》的重點,一個37歲的男人回到17歲時的生活,雖然沒有人敢這麼想,但卻是大多數一地雞毛中年人夢寐以求的事。
而這些事,被導演拍得細膩動人。
這部劇包裹的內核,是那些青春悸動的情感和人生過往的追憶,是對一個男人校園青春的重塑,也是對任何一個獨立個體逝去時間的追回。
可以說,這部劇將我們的感性回憶具象化,那些課桌、草場、同學、故事,能勾起每個中間人的回憶,并在想象中活過來,將觀眾帶入自己的青春故事。
說白了,要走情懷路線,「真摯」是最重要的,主創的真摯,已經盡數體現在劇情中,而李光潔的表演也十分出色,無可挑剔。
這一切,讓這部劇的口碑最終沖上了8.3分,而劇中的那些叮嚀、囑咐、忠告和遺憾,注定也將成為組成我們完整人生的一部分。
3、《三悅有了新工作》豆瓣8.4
2022年大火的劇中,就有這部 《三悅有了新工作》。
劇上線之前,沒有任何水花,也沒有對這部劇大肆宣傳。
即便知道這部劇的人,在看完劇名,了解它是「殯葬業」相關后,也瞬間失去了興趣。因為他們覺得,國內拍殯葬業,只會陷入對國外優秀劇目的拙劣模仿。
不過,本劇開播后,瞬間大火。
之所以能瞬間抓住年輕人的心,是因為它真正了解年輕人的需求。
開篇趙三悅對自己人生的態度,像極了今天躺平的我們,而這種狀態,也是每個年輕人共同期待的。
雖然她為了錢走進殯儀館,但當她真正了解化妝師這個職業的時候,劇的一切開始改變。
雖然沒有一以貫之的線索,但每個死者,便會牽出一個關于家庭的故事,這里面有罹患癌癥的病人,有出軌的父親,又孤獨在出租屋死去的老人,也有無家可歸的孤兒……
在對死者們的尊重里,在對工作的感悟中,我們了解了整個行業,而三悅也找了自己人生的真正方向。
朱一龍的《人生大事》與這部劇的調性很像,都聚焦在殯葬業,無論是「種星星的人」還是「擺渡人」,都是對這個從業者最好的描述。
他們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每個努力工作的個體,尊重每個生命,珍惜我們生命的每一天。
2、《異物志》豆瓣8.4
草台班子出身的編導和演員團隊,讓 《異物志》剛出現的時候,沒有泛起半點水花。
看主創簡介,幾乎沒有一個人是圈里人,這也讓大多數觀眾認為《異物志》就是粗制濫造的普通網劇。
可不深入了解你不會知道,他們的團隊,曾經做出過《毛騙》,豆瓣9.5和9.7的評分,幾乎頂破了國劇的天花板。
當然,《異物志》可能依舊不夠成熟,這一方面是因為制作經費不足,有些特效實在拉胯,另一方面是劇本身參考了一些英美劇的設定。
不過,放在國劇中橫向比較,《異物志》依舊足夠優秀,業余演員的專業表演,足以讓不少流量明星汗顏,而對劇集設定的尊重和腦洞大開的故事,也深深吸引著每個熒幕前的劇迷。
文藝界要百花齊放,當然少不了《異物志》這樣的團隊,因為往往是「草台班子」,才會珍惜來之不易的做劇機會,才會為了得到肯定而拼盡全力。
而這些成績,包括《異物志》本身,值得每個觀眾的鼓勵和贊揚。
1、《棋魂》豆瓣8.6
游改劇和漫改劇,一向是國產劇的重災區,而這部 《棋魂》,就踩到了這顆雷。
上線之前,沒有人對這部《棋魂》抱有希望,尤其看到演職人員表中一張張看起來有鮮肉感的臉,更讓人退避三舍。
只不過,該劇上線后,迅速又受到熱捧,與上線前大家的態度判若兩「劇」。
作為熱血日漫改編,《棋魂》有種國產劇沒有的氣質,它對日漫中的中二都做了本土化的改寫,劇中的人物也因此變得豐滿。
因為「圍棋」本身無法像漫畫一樣拍出熱血感,所以在《棋魂》中,圍棋本身更像是一種工具,而圍繞著圍棋,少年們的成長和人生,才是主線。
這樣的改動,有人詬病有人稱贊,但不得不說,是一種奇妙的處理方法,那些人生過不去的坎兒,那些糾結、辛酸和成長的痛苦,通過圍棋完美表達了出來,也讓每個觀眾有了追下去的欲望。
雖然有改動,但漫畫中的「名場面」,劇版都沒有錯過,這也是《棋魂》深得劇粉和原著粉兩者力挺的原因。
「你不一定過圍棋人生,但可以過有圍棋的人生。」
劇中的感動,與日漫中如出一轍,而這些扎根在中國土壤中的少年故事,也讓我們了解到這個漫畫的另一面。
這樣的改編,才值得被更多國劇創作者學習,能將圍棋這種晦澀的運動拍出《棋魂》本身的感覺,也絕對值得8.6的高分評價。
總之:
大家如今對電視劇的吐槽,大多來自于那些圈錢爛劇。
找個劇本,攢些流量演員,扣扣圖作作秀,一部劇就這麼被制作了出來。
不過,看到這十部劇,我們會發現,中國其實有著很大一批人在用心拍電視劇的。
他們不是沒有熱情,不是沒有態度,他們更多的是需要被看到。
這里面的因素很多,番茄君一兩句話也說不清楚,但有這樣的劇支撐,我們對國劇的信心就不會被消滅。
國劇,依舊承載著我們大多數人對國產故事的希望。
當流量不再為王,當拍劇不再單純為了盈利,我相信我們,也一定能等到國劇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