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原著:你的「年少情深」,活該輸給她的「年少結髪」

小九 2023/02/01 檢舉 我要評論

皇帝過世的兩任皇后,一個佇立成大清后宮的一座神祇,一個落魄成隨意塞入純惠皇貴妃墓穴的「形同廢后」,即便女主光環一路加持,依然無法掩飾如懿的潰敗人生。

瑯嬅過世三年,皇帝再立繼后,他選擇如懿,自然是因為彼時如懿是他最愛的妃子,那時的他和她,皆是真心想要相守一輩子。只是這場帝后婚姻終于走到相看兩生厭,回望舊時歲月,皆是失望。

電視劇給了如懿太多濾鏡,什麼青梅竹馬,什麼贈如意選福晉,什麼弘歷特意將洞房初夜留給她,甚至連謀害永璉也由海蘭一人扛鍋了……可惜各種濾鏡之下,如懿依然是個不中用的廢物。

原著中的如懿,根本沒有活著時候就扳倒魏嬿婉的「偉績」,也沒有皇帝送回金印冊寶她卻偏偏不要的驕傲,更沒有月下飲茶而去的安然。

如懿是在翊坤宮自盡的,彼時身邊只有一個容珮。她的喪儀皇帝定的是皇貴妃規格,交由愉妃辦理,穎妃幫襯。

靈堂就設在翊坤宮里,要不是宮門口的一溜白紗燈籠,還真看不出里頭正在辦喪儀。因為皇帝吩咐了一切從簡,而且十七阿哥出生不久,魏嬿婉反復叮囑不可有哀樂嚇著了他,所以海蘭即便有穎妃和容妃幫襯,也實在做不了多少主。

來吊唁的除了容妃和婉嬪,只有一個來「轉了轉」的慶妃,海蘭親口說的——慶妃膽子小,來轉了轉就走了。其他人都礙著皇貴妃的面子和皇上的震怒不敢來。

所以哪里有什麼闔宮緬懷?電視劇強行貼金。

好歹也是潛邸第一寵妾,又是皇帝親選的繼后,誕下二子一女,如懿怎麼就落魄到了這份上?她冤嗎?還真不冤,她就是又蠢又壞。

她干的第一樁虧心事,是害死永璉,更諷刺的是,她害死永璉完全是報錯仇。

以朱砂謀害兩胎皇嗣并嫁禍如懿的幕后黑手是金玉妍,如懿卻將富察皇后當作假想敵,隔著一扇冷宮門與海蘭密謀,以暗換蘆花被的方法,借蘇綠筠的手索了永璉的命。

永璉是皇帝最重視的嫡子,皇帝因為生母卑賤,人缺什麼就會執著什麼,他對嫡子的執念長久而深遠。皇后瑯嬅出自尊貴的富察大族,他們的孩子永璉的血脈,簡直是皇帝骨子里的驕傲,而且永璉聰慧勤奮,皇帝早有立太子之意。而身為潛邸第一寵妾的如懿,口口聲聲一生愛慕少年郎,卻一出手就干掉了她的少年郎視若珍寶的永璉,原因居然是搞錯了!

多年以后,如懿的璟兕和永璟接連被害,她自己都哭癱在海蘭懷里,說都是報應。是的,做下的孽總是要還的。

如懿很惡心的一點是嚴重雙標,兩樁事例。

海蘭在御花園放風箏,被富察皇后一行迎面撞上,受一頓訓斥并雨中罰跪。被關在冷宮的如懿咬著牙提醒海蘭不要被她們踐踏至死,不要不懂得狠命反擊,不要落到她這樣的地步,要海蘭去爭取好一點的生活。

如懿的這些話當然沒錯,可是富察皇后罰跪海蘭有錯嗎?嫡子病重,帝后憂心,外頭福晉命婦一撥撥地進來請安探病,海蘭一個小小貴人居然毫無悲戚之意,還敢在御花園放風箏玩兒,不該罰跪嗎?

也許有人要為海蘭辯護,她放風箏不是玩兒,她是給如懿報平安呢。那當時當地海蘭為什麼不敢自辯?因為她知道,私通冷宮罪婦罪名更大。

而多年以后,舒妃的十阿哥新喪,魏嬿婉在自己住處學昆曲,當時的繼后如懿面無表情吩咐三寶,不論是誰在十阿哥喪中唱這些歡詞靡曲,一律掌嘴五十,去十阿哥梓宮前跪上一日一夜作罰。

第二日,如懿便在為十阿哥上香時,看到了雙目紅腫,兩頰高高腫起的魏嬿婉。她說——本宮責罰你,算是輕的。

所以當年富察皇后罰跪海蘭,不算是輕的?她有什麼好挑唆的?

如懿挑唆攛掇的功夫不是蓋的,當年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求娶嫡公主,皇帝原本打算嫁去柔淑公主,如懿為了討好太后打擊只剩半條命的富察皇后,對皇帝大進讒言—— 太后的長女端淑公主便是遠嫁最驍勇善戰的準噶爾部,若是柔淑再嫁最富庶尊貴的博爾濟吉特部,那麼蒙古宗親中最大的兩個部落,從此緊密聯結再無二致了……由自己的女兒嫁去,才是最好最穩當的。

當時皇帝只有純貴妃生的和嘉公主璟妍與富察皇后生的和敬公主璟瑟,璟妍尚小,且是庶出,而璟瑟自幼承歡膝下,皇帝本舍不得,最好她嫁得近些,能每日都在眼前,何況富察皇后剛失了永琮,皇帝也不忍心教皇后再承受生離之苦。

如懿繼續攛掇—— 國有重用,公主首先是帝王家臣,然后才是父母之女。皇后一向說嬪妃先是皇上臣子,然后才是侍奉皇上的枕邊人。皇后以此教導后宮嬪妃,自然也如此教導公主。

這個時候的如懿很懂得公主也好、嬪妃也罷,首要身份都是皇帝的臣子,可等到她自己做了皇后,就只知夫妻而罔顧君臣之道了。

如懿很愛把「年少情深」掛在嘴邊,只是她至死不敢讓她的少年郎知道自己兩手沾染了永璉的血,如果這樁謀殺案當初就告破,如懿她根本走不出冷宮。

永璟死后,因為皇帝聽信欽天監之言,認為是如懿克死親子,自此帝后嫌隙越來越深,而皇帝也越來越懷念富察皇后的恭馴溫和,越來越不喜歡如懿的尖銳冷利。如果當時能夠失婚,估計他倆也就離了吧。

如懿這個人物讓人喜歡不起來,還一直嫌煩嫌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己做得不怎麼樣,對配偶的要求卻過高。夫君是皇帝,他的身邊不斷會出現年輕美麗的女子,比如寒香見,那又怎樣呢?

如懿從未見過皇帝用這樣的眼神去看過任何一個女子,這讓她辨不出心底滋味,酸楚且陌生。

她聽到皇帝對寒香見表白—— 朕從來沒有這麼喜歡過一個女人。朕有過那麼多女人,寵過那麼多女人。曾經喜歡的一個,朕扶著她坐上了皇后之位。可是朕直到見到你,才發覺原來男人對女人的喜愛不只是可以細水長流的,它可以像地底的火山一樣,埋了上千年,轟然全噴了出來。

當時的如懿有輕微的暈眩,眼前的世界是粉碎的雪片,冷冷打在心上,她感覺每一下呼吸都有挫磨的痛。

看到這里只覺矯情。她的少年郎大小老婆幾十個,她自己也是披荊斬棘小老婆上位,現在他只不過又喜歡上一個新人,有什麼想不開的?非要天天在她面前老司機裝青澀,才能滿足她荒唐的「年少情深」?拜托貴庚啊?四十好幾了吧?除了這點男女情事,能不能睜大眼睛為生活操點心?沒看見自己的身邊人,幾乎個個因她倒了血霉?

說到做皇后,如懿確實不如瑯嬅。瑯嬅只是被定了一個反派人設,她并沒有害死過皇帝任何一個孩子。她的所求不過是誰都別擋了他們母子尊榮的前程,她是獨一無二的皇后,她的兒子是名正言順的儲君,她的母族代代榮耀。一個皇后追求這些有問題嗎?有什麼問題?

做皇后而像皇后,所以她臨死之際,皇帝神思蒙昧的瞬間,會突然憶起從前,紅燭搖曳成雙的那刻,他也曾真心期待過,可以得到一位賢惠溫柔的名門閨秀,相伴一生為妻。

瑯嬅固然不是他自己的選擇,卻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他掀起金線綾羅紅蓋的那一眼相遇,瑯嬅曾真心而期待地說過——妾身愿以富察氏的百年榮光,相隨夫君左右,為夫君生兒育女,為賢良妻室。

那時他們都曾真心期盼過,未來的日子可以風光明媚,永無險途。

同樣是皇后薨逝,瑯嬅和如懿的喪禮盛衰如何?皇帝心里的瑯嬅凝結成時光里最溫柔的一朵血色傷花,他心里的如懿……皇帝心里有如懿嗎?還真沒有。皇帝念念不忘的少女名叫青櫻,明媚天真、單純爽朗,那是他永遠放不開的弘歷時代,和後來那個太后賜名如懿的宮妃,真沒什麼關系。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