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林噙霜在原著中的結局,竟然是長柏偷偷敲定的。
長楓成婚后,成熟了不少,還考中了進士。家里的哥兒都成了婚,
盛家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但熱鬧的背后,總有一個身影在時不時的作妖。
那就是林姨娘,林噙霜。
原著中林噙霜并沒有死,而是扔在了莊子上「混吃等死」一輩子。
王若弗在康姨媽的「指揮」下,每天給她送去「豬油拌飯」。
吃了半年不到,林噙霜的身形就圓潤了,容貌也不似從前明艷。
即使是這樣的林氏,依然做著親兒子親閨女,能把自己接出去的美夢。
墨蘭當初為了嫁進梁家,根本不管親媽的死活。更何況嫁進梁家后的墨蘭,
自己都被后院的小妾們攪和的抽不開身,哪兒有閑工夫管旁的事。
相對來說,生活幸福的長楓就總在盤算如何接回「姨娘」。
特別是有了嫡子女后,長楓想著讓孩子見見親生的「祖母」,
所以便有意無意在盛纮耳邊提起林氏的存在。
就像劇中,墨蘭求盛纮祭拜林噙霜時一樣,原著不同的是,
阻攔的不是明蘭,而是長柏。長柏作為盛家未來的「主君」,
他很清楚林氏一旦回盛家的后果,所以他絕不能回來。
長柏先是把長楓,以及沒有在劇版出場的長棟,叫到一起。
語重心長的同長楓講,家里幾個姊妹嫁的都很好,唯獨墨蘭。
而墨蘭的遭遇,全都是林噙霜導致的。
當初林氏闖下的禍事,讓盛家成了滿汴京的笑話。
林姨娘上不敬祖母,下不好好教養子女。
這樣的人怎麼配再回到盛家,林噙霜就只能在莊子上孤獨終老。
長楓有他的好前程,為了「罪人」斷送未來,不值得。
盛家的幾個哥兒遲早會分家,假如長柏的話惹長楓不開心了,
那大可以在分家后不再來往,但其中的利弊關系長楓必須知道。
長柏話已至此,長楓已是熱淚盈眶的抱著長柏的大腿。
這事兒不知怎的,傳到了祖母耳中。
祖母親自寫信給盛纮:要想接回林氏,除非她死了。
從此盛家再未有人,提起接回林氏的事兒。
祖母之所以來信警告盛纮,是擔心長柏長楓之間的兄弟關系,
因此,祖母便自請當了這個惡人,絕了林氏的念頭。
林噙霜就算再作妖,也作不到盛家跟前啦。
孔嬤嬤來給盛家一眾姑娘教導禮儀時說過,華自從嫁到忠勤伯爵府后,
又管上了家,在京城的貴婦圈里名聲大噪。
可名聲好,恰恰說明了華蘭的處境艱難。
華蘭的婆婆寵愛嫡長子和大兒媳,再加上華蘭本就是低嫁,
所以這門親事袁大娘一直是不愿意的。
後來更是把管家權甩給了華蘭,借她的嫁妝錢填補窟窿。
而這些華蘭竟然都沒有怨言。
就像孔嬤嬤說的,華蘭的嫡長女,盛家的女兒又多,
有她的婚事在先,后面幾個妹妹都不會嫁的太差。
同樣的道理,華蘭在袁家的所做所為,都是外人對「盛家姑娘」的評價。
為著妹妹們的前程,華蘭必須忍下去。
華蘭成婚后,一直沒能生下嫡子,膝下只有一個女兒。
袁大娘便多次以「不能傳宗接代」為由,找華蘭的麻煩,
不停的給袁文紹房里塞通房妾室,想要挑撥夫妻關系。
「子嗣」一事,是事實,華蘭確實不好多說什麼。
華蘭每天和婆母「明爭暗斗」已經夠辛苦了,
沒想到后院還起了「火」。華蘭身邊一個姓宋的陪嫁丫鬟,
竟然主動「請纓」,要給主君做姨娘。
她從小就跟在華蘭身邊,她自己要求做妾,是華蘭沒想到的。
原本,華蘭想從不貼身的二等、三等女使中,選一個送到袁文紹房中。
畢竟是要生下庶長子的人,必須是可以拿捏住身契的丫鬟。
而且華蘭也不想從自己的貼身陪嫁中,選一個來做「情敵」。
宋氏見到家里的大娘子遲遲沒有嫡子,便起了歪心思,想要成為庶長子的生母。盡管「納妾」的事早已沒有回旋的余地,但華蘭終究是寒了心。
華蘭的事,盛家也跟著著急。祖母的閨蜜,醫術高超的賀老太太進京。
在賀家祖母的醫治下,華蘭成功生下嫡子。
有了嫡長子,院里那個庶長子自然就不「香」了。
宋小娘的如意算盤落了空,他們母子的命運,還是回到了主母華蘭的手上。
袁大娘沒了「嫡子」的把柄,還想找其他的麻煩,
但是華蘭這麼多年的辛苦,袁家人全都看在眼里。
再後來,袁大娘成了京城唯一豪門的「棄婦」。
華蘭的所有麻煩就全都解決了。
也許是華蘭兒時生活幸福,才讓她的「苦難和坎坷」都留在了婚后。
幸或不幸,也只有華蘭自己知道。好在,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知否》原著小秦氏竟然還有個女兒,
還跟親爹顧偃開玩起了「莞莞類卿」的把戲!
劇版對于小秦氏以及她的兩個兒女,都做了很大篇幅的改動,
比如把顧廷煒改成了敬重兄長,只想在二哥哥手底下瀟灑過活的擺爛弟弟。
以及刪掉了小秦氏的女兒,顧廷燦的「戲份」。
原著里,顧廷煒和小秦氏一樣,忌恨著顧二一家。
第二次宮變時,顧廷煒死在了叛軍的「誤殺」下。
小秦氏也并非是火燒祠堂后,自盡身亡,而是在事情敗露后,
就已經病重,即將不久于人世。
是顧廷燁請求皇帝,讓她得以在侯府,活完最后一點時光。
親媽和哥哥都相繼離世,原著中的顧廷燦又是個怎麼樣結局?
顧廷燦從小在小秦氏的「熏陶」下,對大姨母,
也就是大秦氏,充滿了「向往」。
雖然容貌上,和大秦氏完全不一樣,但行事做派,
特別是那一副「柔弱」的身軀,和大秦氏一般無二。
偏偏老顧就吃這套,因此顧偃開很寵愛顧廷燦這個女兒,要什麼給什麼。
所有小秦氏想得到的,都讓顧廷燦去要,養成了驕縱、目中無人的樣子。
除了顧偃開,還真有其他人,也吃這套。顧廷燦嬌滴滴的模樣,
讓公主府的嫡子韓誠在詩會上一見鐘情。但和大秦氏不同,
婚后的韓誠逐漸發現了顧廷燦的「真面目」,妻子驕橫無理,每次都以身體原因,拒絕孝順公婆。生不出嫡子,也侍奉不了公婆,簡直就是大秦氏的「翻版」。
顧廷燦一直拿韓誠和父親顧偃開相比,每次都拿親爹的例子「教訓」韓誠。
說父親對姨母大秦氏有多麼多麼體貼,韓誠應該像顧偃開一樣多照顧她才是。
但韓誠和顧偃開終究不同,韓誠對顧廷燦的怨氣是越攢越多。
小秦氏去世后,顧廷燦徹底沒了娘家的支持。
每天都在計劃著如何對付顧廷燁,為哥哥和母親報仇,
甚至還想自己聯系朝中的人,企圖徹底扳倒顧二。
韓家知道這件事后,急忙攔住了顧廷燦和外界通信的信件,
把顧廷燦關進了后院,不允許她再跟別人聯系。
顧廷燁是皇帝的心腹,韓家不敢和顧二對著干。
顧廷燦的結局沒有過多描寫,不過,在后院那個陰暗的屋子里被看管著,
一向心高氣傲的「顧家七姑娘」應該也熬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