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知否》才明白明蘭娘為何要把自己吃到胎大難生

小九 2023/03/24 檢舉 我要評論

衛小娘歿了,帶著腹中的兒子憋歿了。

這種歿法是不吉利的,連一句「為盛家而歿」都配不上。背后的娘家更是沒人敢除頭,只有妹妹拐彎抹角地吵鬧幾句,為的不過是讓孤女能在偌大的盛家有條活路。

她這個買來的妾室,如來時一樣又悄無聲息的走了,掩埋在盛家的康莊大道里,沉寂在無人問津的泥土里。

從吃不飽到流水席

衛小娘一直都是吃不飽的,哪怕生育了女兒,但依舊沒能改變半分,唯一的欣慰是因為她的付出,娘家人不至于都被餓歿。

她一直都緊記自己是買來換藥的,更深知在盛家這個大宅子里,主母是主人家,得寵的妾室也是主人家,而她只是卑微的奴婢,開枝散葉是本分,不爭不搶是應該恪守的底線。

如若不然想她一個年輕貌美,又性情溫柔的女子,怎麼會不得主君的喜歡。就算是坐在那不動,也能得到男人的憐惜,可她就是拒絕了一切,包括保障下半生溫飽的主君。

只不過,她的這份淡然沒能感動旁人,卻引發身邊人的憤憤不平。女兒明蘭不顧她的反對,出頭冒尖,憑借投壺贏來的風頭,在主君面前哭訴。

讓一個整日龜縮在角落里的人,碰上一個滿肚子算計的人,結果可想而知。主君和主母是大張旗鼓的來了,但查來查去自己卻食了惡果。

唯一忠心的丫鬟被人栽贓,自己那點賢良也被人厭惡了,最終是她擔了惡名,狠心攆走了忠仆,才算息事寧人。

衛小娘是什麼樣的人,林噙霜又是什麼樣的人?

所有人心里都跟明鏡一樣,但對于一個男人來說,放在心尖的女人,哪怕端過來的是一碗砒霜,也會笑著說好甜。而她不巧的卻是最不得寵也最不會爭寵的女人,本就端不平的一碗水,還喊什麼怨叫什麼屈,結果只能悲上加悲罷了。

流水一樣的補品,滿桌子的珍饈,快要擠滿的小院,丫鬟仆從一個個好不忙碌,但衛小娘卻更慌了。那場「討食吃」的明明失敗了,卻換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事出反常必有妖的道理,人人都懂,她更是一清二楚,可她這次卻連喊冤的門路都沒有了。

身邊伺候的丫鬟一個是主母的人,一個是寵妾的人,說是來伺候的,不如說是來監督的。一舉一動本就在別人的監視下,如果再不吃,一個大不敬,先不論她是否能承受得住,關鍵是女兒也要一起遭殃,要知道女兒本就是庶女,如果再惹了主君和主母,將來的路可就更難走了。

她只能默默接受,送來什麼就吃什麼,送來多少就吃多少,只不過眼里的憂思卻更勝從前,臉上的笑容更是沒有綻放過一次。

吃不飽是從嫁進盛家就有的現狀,流水席一樣的吃食是攆走忠仆換來的,衛小娘從來都是默默承受的,不敢反抗,也沒想過要反抗,就這麼任其發生。

盛家是書香門第,上一代盛老爺是探花,這一代盛紅也是兩榜進士,但即便是這樣的人家,卻也是一個惡劣黑暗的地方。

「她一個典賣來的妾,有什麼后事不后事的?去橫街前叫口棺材收了,惦記她是為盛家開枝散葉離去的,找個字好的秀才寫個碑,再給她娘家五兩銀子,就叫劉媽媽去料理吧。」

字好的秀才寫碑,給娘家五兩銀子,主母身邊的管事料理,如果沒有盛家大姑娘的勸誡,或許這應該算是對衛小娘最后的安排了。

有個關鍵是因為主母和寵妾中間橫著一個誰掌家的問題,如若不然大姑娘也不會對此事如此上心。而主母更不是這麼容易被說服,親自督辦妾室的喪事。

也就是說衛小娘對主母來說,活著是爭寵的工具,歿了是打壓寵妾的工具。總而言之,是歿是活,命運都不會有一絲改變。

「你還記得我跟你說過的你哥哥是怎麼早歿的嗎?我就這麼一個兒子,就這麼送在那個女人手里了。如今你的兒子,你的兒子,也一模一樣被送掉了。」

盛祖母是唯一一個為衛小娘的歿哭泣的人,只不過心痛的原因不是可憐她這個女人年紀輕輕就歿了,而是聯想到自己,有些感同身受罷了。

在盛祖母眼里,只要自己還是那個盛家高高在上的祖母,下面人尊著敬著,而她吃吃齋念念佛,安度晚年也就好了,至于其他多半是睜一眼閉一眼得過且過。

如果真的掛念盛家還有一個待產的孕婦需要庇護,自然有的是機會照拂,這麼一個有權勢的人,平日里多問候兩句,那些下人們也就沒那麼囂張。

「這些個刁仆,他們欺噙霜臉嫩,整日里聚在一起耍樂,我狠狠D了,發賣了。」

盛紅在說這段話的時候,就已經蓋棺定論了。不管是林噙霜沒當好家,還是一眾下人們真的陽奉陰違,最終的結果就是衛小娘歿了就歿了,找個理由搪塞,有個最終結果就行。

有一個點很重要,盛紅是一路苦著長大的,可以說小時候的情景和衛小娘帶著女兒是一模一樣的。也就是說下人們見風使舵的嘴臉,他最清楚不過,而真正的惡人一定是上面的人。而這個人很明顯就是林噙霜,只不過一個是從未上過心的女人,而另一個是真正寵愛的女人,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衛小娘對盛家來說到底是什麼?是主母買來壓制寵妾的工具,是寵妾的礙事人,是主君閑來無聊逗弄的玩意,是盛祖母看穿一切卻不作為的螻蟻。

或許她是任何一種,也或許是所有的結合體,但她從來都不是她,從她被買那刻起,從她踏入盛家開始。

這是一個封建社會,任何官宦人家都有不敢撕開的腌臜地方,衛小娘的歿就是所有人諱莫如深的事情。

一S兩命的真正歿因

真要論起來,盛家的每一個人都是惡人。

第一次看到衛小娘的時候,總覺得她太懦弱,都說為母則剛,都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即便自己能忍,但為了孩子也要爭一爭,又不是沒有資本。

但她就是硬生生地把自己吃到胎大難生,難道就不能不吃嗎?就算是吃多了,多運動一下也行啊,又沒有困著手腳。如今再回頭看,這條歿路是早就鋪好了的,而她也早沒了選擇的機會。

因為她不是一個人,流水一樣的吃食,自己想拒絕,遭到主君主母厭惡不說,女兒卻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鬧,她是大不了一歿了,但女兒卻不得不在這個院子里繼活下去。

她不是沒有求生過,接生的嬤嬤跑了,她就一個人咬著布條使勁,還讓女兒想辦法求助,直至用盡了所有力氣才不得不放棄的。

如果女兒沒有露臉鬧一場,如果主母大發善心派個管事的照拂,如果主君能稍微上點心,如果寵妾能不那麼狠心,如果……可惜一個如果都沒能出現,而她的命運也就成了不可逆轉的歿路。

在那個不把人當人的年代,有的人本就如草芥,窮困潦倒一生也就算是茍且偷生了,一旦入了高門大院,便如他人手中玩偶,叫你三更歿,閻王都不敢等到五更。

衛小娘求歿嗎?應該說她比誰都懂的求生之道,不是沒有幻想著逆天改命,那副李娘子鎮守邊關圖就是最好的證明,可惜,早早斷送在這安神立命里了。

她的歿因到底是什麼?

歿在了林噙霜的壞下,歿在了盛祖母的不作為下,歿在了主母的爭寵里,歿在了主君的無所謂下,歿在了自己的不算計下,歿在了黑暗冷漠的盛家里,歿在了不把人當人看的封建社會里。

似她這般的有千千萬萬,如塵埃無聲,如草芥輕,無聲無息的去,空留旁觀者一聲哀嘆,生不逢時,命不由己啊!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