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大鄒氏的孩子被禍害個遍,為何小女兒沈玉珠命那麼好

小九 2023/03/07 檢舉 我要評論

如果讓男人們給《知否》里的女性按喜好排名,不知道大女主明蘭會得第幾名,但我想那個為了丈夫的前程和婆家的富貴犧牲了自己性命的大鄒氏肯定能拿到很高的名次。

畢竟,男人都喜歡對自己情深到愿意付出一切的女子。

連被女人算計過多次的顧廷燁都羨慕沈從興和大鄒氏愛情的偉大,也敬佩大鄒氏的大義,還總是私底下拿明蘭跟大鄒氏作對比,埋怨明蘭沒有把整顆心都給他。

這樣的女子,一心為了丈夫,為了婆家,為了自己孩子能有更好的前程,不惜赴險用命去換,她以為自己死得很值得,但對于留下的人來說是何其的傷痛。

沈從興因為她的犧牲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成了「升官發財死老婆」的搶手貨,因為身份尊貴還被賜婚娶了英國公的嫡女。

大鄒氏用生命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好不容易養肥的豬成了別人家的,自己留下了一兒二女三個孩子也被人利用,大兒子險些世子之位不保,大女兒雖嫁的高門卻婚姻不幸,只有對親娘沒什麼記憶,從小倔得像頭牛的小女兒得了美滿的姻緣。

如果她知道是這麼個結果,想來應該會后悔那赴死的沖動吧。

1,

大鄒氏死后,沈從興雖然悲痛欲絕,可身居高位皇命難違不得不違心迎娶了英國公的嫡女張桂芬為妻。

他心中懷有對大鄒氏的愧疚,又想繼續幫扶鄒家,就同時納了妻妹小鄒氏為妾,皇后怕將門虎女張桂芬會為難小鄒氏,還給她了個誥命傍身。

一時間小鄒氏成了京城唯一一個誥命傍身的貴妾,張桂芬卻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笑話。

本來張桂芬出身高貴,年紀輕輕給一個老男人做二房就很不情愿,現在還出現個到處耀武揚威的貴妾,她更沒心情跟沈從興過日子。

有這個姨母在,大鄒氏留下的三個孩子也沒有養在張桂芬的身邊,而是成了小鄒氏的棋子。

每次遇到不合意的事情,小鄒氏就拉著三個孩子去哭大鄒氏的靈位,哭到沈從興聽見,哭到沈從興無法假裝聽不見。

小鄒氏教育三個孩子最多的話就是要他們多多提防爹爹的新老婆,繼母都是黑心肝的,妹妹會搶走父親的寵愛,弟弟會搶走大哥的爵位,還老愛拿寧遠侯府顧家的驚險故事來嚇唬他們,讓他們不要對繼母掉以輕心也不能對弟弟妹妹們有好。

不僅如此,她還讓孩子們尋到機會就跟父親邀功,借機要這要那,什麼田莊店鋪,越多越好,當然這些最終都進了鄒家的口袋。

小鄒氏讓孩子們時刻記住親娘的好,記住她的恩情,還說自己什麼都不圖,只要能替姐姐把她們三個養大就行了。(但其實她到處尋大夫,求道士,告尼姑,為了生孩子,燒那麼燙的艾灸,吃那麼多的苦,就是為了生個孩子。)

她翻來覆去跟沈從興哭大鄒氏多麼多麼賢惠,多麼多麼舍己為人,明里暗里地提醒沈從興要日記夜記,決不能沒良心。

大鄒氏泉下有知,若是知道自己和孩子被鄒家利用到如此地步,該會多麼心寒!

2,

沈從興的大兒子到了說親事的年紀,他原本想著找張桂芬商量讓她在張家大把的女孩子中挑選一個,可張桂芬當面拒絕。

她還揚言大哥兒從沒喊過她一聲母親,想必她介紹的女孩也無法入大哥兒的眼,張家的女兒難道都要用來填沈家的坑嗎?

沈從興一陣語塞,大兒子不懂事,連表面工作都不會做一下,沈家有個姨母貴妾,哪個世家女兒愿意過來伺候兩個婆婆。

鄒家倒是早就動了心思,想讓舅舅家的表姐來做世子夫人,兒子倒是樂意,沈從興當場發作了,先把在府中常住的表姐打發回去,并勒令兒子成婚前鄒家女孩都不許再來了,還理直氣壯的訓斥小鄒氏。

「不是我瞧不起鄒家姑娘,這是你姐姐生前說的,她說娘家的兄長們不成器,幾位嫂嫂也不像是能教出好孩子的樣子,旁的多扶持也就罷了,絕不能叫兒女趕這種親事。」

最終沈從興只能求皇后讓兒子娶了外甥女,公主身份尊貴,自然就不存在婆婆方面的問題了。

可公主剛嫁進沈家不久,卻被表哥丈夫要求把小鄒氏當正經婆婆對待,差點把鼻子都氣歪了,鬧得恨不得把屋頂都掀翻了。

一計不成,小鄒氏使壞插手小夫妻的【房☆事】。今天送個小丫頭,明天請鄒家的表姐來敘舊情。

還時不時給公主使絆子,教唆外甥不是跟公主吵嘴就是冷落公主,本來是新婚的甜蜜夫妻,一個月有一半時間在吵嘴,一半時間在打鬧,半個沈府都在雞飛狗跳。

到了大鄒氏的大女兒找婆家,皇后給了兩個人選,一個是衛王世子,溫雅尊貴,才貌過人;一個是剛在邊關建功立業的薄小將軍,少年英雄,英勇不凡。

沈從興介于大兒子婚姻不順的教訓,這次大女兒珍珠的婚事他就死纏著張桂芬一起商量。

張桂芬說話也爽利,「過日子還得看家底。薄家人口簡單,家底厚,門風好,定是省心。衛王世子雖好,可到底是親王,能入玉蝶的側妃,庶妃就有四個,各路花草還能少得了?何況嫁入皇家,以后即便受了委屈,又能如何?」

可小鄒氏卻完全不同意,還說繼母是存心不愿意讓珍珠高嫁。

結果珍珠聽了小姨的話,後來果然有一大堆好姐妹,環肥燕瘦各款都有。

對于大鄒氏的小女兒沈玉珠,小鄒氏看著這個倔強的小女孩軟硬不吃,便想著把她嫁給哥哥家的兒子,還總說兩個人從小一起玩,青梅竹馬,一刻也不想分開,其實沈玉珠最討厭的就是舅舅家的死胖子表哥。

後來張桂芬覺得沈玉珠漸漸大了,不能總跟家里的男孩子一起玩泥巴,便想讓她去私塾讀書,可小鄒氏卻攔著不讓她去,還說繼母是在向她示好,想要籠絡她。

大鄒氏留下了三個孩子,本以為沈從興有了權勢富貴,必定會善待自己的孩子,可沒想到,禍害她孩子的竟然是自己娘家的親妹妹。

3,

小鄒氏本可以過很好的日子,只要沈從興念著大鄒氏的好,懷著對大鄒氏的愧疚,她無論是想依靠沈府找個好人家過日子,還是入沈府為妾享受一生的榮華富貴,這些都不難。

可是她就是想太多,生怕自己一天不提,姐夫就會忘了舊情冷淡鄒家;她就是心太大,認為姐姐守住了沈家富貴,沈家就應該把這些都還給鄒家,就應該讓鄒家靠著喝一輩子兩輩子的血。

對小鄒氏而言,大鄒氏這個姐姐只是她利用的工具,連同三個孩子都是她用來拉扯捆綁沈家的藤蔓。

沈從興雖然心里壓著對大鄒氏的愧疚,可他只是個普通男人,既沒那麼貞潔,也沒那麼涼薄。

幾年的相處下來,他開始喜歡張桂芬,也越來越喜歡一個比一個能干的小兒子。

他不想死后沒臉去見大鄒氏,便想趁著自己心志尚堅時,替大兒子把該做的做了,把能給的給了,成全那份多年前許下的良心。

可有小鄒氏在,眼看著三個孩子的前程都要被毀了。

最終吃過虧的孩子們,漸漸明白了小姨的壞心思,沈從興的大兒子也終于同意把這個禍害送入了家廟,嚴加看管。

小鄒氏也終究為自己近似癲狂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要說三個孩子中誰的結局最好,只有那個從小倔強不肯聽小姨的話的沈玉珠。

沈玉珠在私塾讀書時誤打誤撞認識了老英國公的幼孫,也就是張桂芬的小侄子,當初一句:「你有本事考個狀元給我瞧瞧」變成了後來武狀元上門提親。

後來沈玉珠跟丈夫分家出來,在征求過長輩的同意后去家廟接出了小鄒氏。

「以后,您就跟著我們過吧,以后咱們一起守歲過節,家里孩子多,您幫忙多操點心,我會叫他們孝順你。」

小鄒氏難以置信地問道: 「你,為什麼?」

當初小姨最不喜歡的就是這個不聽話倔強的沈玉珠,沈玉珠也最不待見這個利用她死去的娘親謀富貴的小姨,可現在卻選擇奉養她終老。

「沒什麼」沈玉珠道,「您是我娘的妹妹,又養育我多年。」

小鄒氏嚎啕大哭,她荒唐半生,沒想到末了是這樣的結局。

4,

沈玉珠為什麼能有好結局,是因為張桂芬的偏愛嗎?當然不是,對于這三個不是自己生的孩子,張桂芬連愛都不敢愛。

沈玉珠的腦子里沒有親娘的記憶,也就不會聽信小姨的挑唆,她明確地知道就目前的情況下誰是真正的對她好,就像她定親后繼母跟她談心時說的那樣。

「你是個好孩子,心寬豁達,什麼事兒都不往心里去,這是你最大的福氣。」

能掌控或改變自己命運的只有自己,你可以選擇不認命,但必須要先接受生活的安排,適應生活的節奏,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讓自己過得更好。

沈玉珠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才不會被小姨蠱惑,她接受了張桂芬的善意,所以才在私塾學到了做人的道理,還遇到了後來的丈夫,才有了以后的美滿生活。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