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嬤嬤備受京中權貴們的尊崇,她到底是什麼身份呢?
盛老太太的朋友圈十分強大,出身醫學世家的賀老太太醫術了得,
華蘭沒有身孕被婆家欺負,老太太專門請來了她來替華蘭調理,
華蘭也成功生下了孩子。
在宮中結識的孔嬤嬤,從小宮女一路晉升到女官的位置,
見證了三個皇帝,五個皇后,眼界見識都不是一般人能夠比擬的。
孔嬤嬤的身份地位高到什麼地步呢,
盛老太太在說在宮中認識一個姓孔的小宮女,
王大娘子瞬間就說出是孔嬤嬤,可見孔嬤嬤在京城圈里的地位很高。
一般人請都請不到,剛進入皇宮的貴人寵妃都要聽她的教導。
盛紘想要將墨蘭安排進孔嬤嬤的課上,也不能直接安排,
還要轉個彎去求老太太和王大娘子,
見到孔嬤嬤也是第一時間行禮,言語都很恭敬。
盛老太太是侯府嫡女,身份尊貴,
一個小宮女有什麼資格跟她姐妹相稱,
兩姐妹吵架時,盛老太太說了一句孔嬤嬤 任誰都罵,
可以看出孔嬤嬤是宮里娘娘的親信,也很受寵愛。
原著中說她一直在六局女官的位置上輪換著,年紀大了才病老請辭。
六局專門掌管侍奉皇帝和后妃日常生活的各類事務,品級不低。
孔嬤嬤是山東孔府的旁支后人,生母早亡,
原本已經定了親,入宮的應該是她同父異母的妹妹,
但是她的繼母做了手腳,兩人的人生互換,
孔嬤嬤入宮,妹妹代替她成親,霸占了她原本的人生。
就這樣她在皇宮里學會了凡事靠自己,
從一個普通的小宮女一步一步進階成受人尊敬的女官。
退休后被王公貴族請去給自己家的女兒教規矩,
對后宅的事情看的透徹。
孔嬤嬤被請到盛府教明蘭和如蘭規矩,墨蘭也被盛紘硬加進來,
墨蘭矯情,如蘭霸道她都看在眼里,卻不阻止,
她明白墨蘭拉著自己問問題是為了什麼,直到事情鬧大,
當著盛紘王若弗和林噙霜的面,毫不留情的戳穿墨蘭的真面目,
林噙霜又哭哭啼啼的說要和女兒一起承擔過錯,
孔嬤嬤一番話懟得她沒有還嘴的余地,有理有據讓人挑不出毛病,
大娘子要是有她一半的才智,也不至于讓林噙霜壓她這麼多年抬不起頭。
姜還是老的辣,孔嬤嬤見多了后宅爭斗,
林噙霜和墨蘭這點小手段并不值得一提。
王若弗被林噙霜壓在頭上半輩子,
為什麼聽到林噙霜去世后不開心反而害怕了呢?
林噙霜為了林棲閣的顏面縱女偷情,
事發后還用盛家其他女眷的名聲當籌碼要挾盛紘,
王若弗為了女兒不得不出面收拾這個爛攤子,
梁家卻獅子大開口,想一次性娶走盛家兩個女兒,
好在盛老太太出面解決了這件事,
而林噙霜也徹底跟盛家撕破臉,被盛紘打了一頓板子,
扔到莊子上自生自滅,沒兩天就死了。
王若弗最大的心愿就是發賣林噙霜,
得知林噙霜的死訊后,她卻被嚇得抱緊自己,看起來十分害怕。
林噙霜原本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兒,後來家中生了變故,
拐著十八個彎,才投靠到盛家,
她很懂風月,跟盛紘可以搭得上話,
本來盛老太太給她找好了一戶人家,
林噙霜舍不得盛家的榮華富貴,便跟盛紘暗中茍且,懷上了孩子,
在盛紘心里,林噙霜就是放著外面的正頭大娘子不做,
來給他當妾,這成功的滿足了盛紘的虛榮心,
所以他不顧盛老太太的反對堅持納了林噙霜。
可林噙霜十分貪心,非得要自己的女兒當上伯爵府的大娘子,
要墨蘭上趕著去攀附貴門公子,開始時是看上國公府的齊衡,
但平寧郡主十分強勢,一番操作下來,母女兩個便看出自己沒戲了,
便想方設法地勾搭上了梁晗,女子私通說出去脊梁骨得被戳破,
林噙霜不在乎什麼臉面不臉面的,只要能達到目的,什麼都不重要。
王若弗一向嘴硬心軟,雖然看林噙霜不順眼,卻從來沒有弄死她的想法,
只要能讓她吃點虧就能高興半天。
王若弗的害怕其實是透過林噙霜看到了自己,
盛紘是庶出,小時候因為父親寵妾滅妻,自己的日子很不好過。
他生怕林噙霜母子過自己以前的日子,
所以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給了林噙霜最好的待遇,
所以林噙霜一個妾室過得甚至比王若弗一個正室大娘子還好。
無論林噙霜犯了什麼錯,只要她在盛紘面前哭兩聲掉幾滴淚,
這件事就可以輕輕揭過。冬榮下了死手,背后有盛紘的授意,
以盛紘對林噙霜的寵愛程度,王若弗根本沒想到他會對林噙霜下殺手。
兩人斗了這麼多年,她知道盛紘對林噙霜的偏愛。
盛紘是最看重面子的,林噙霜觸及到了盛家的家族聲譽,
面對寵愛多年的女人,盛紘說處置就處置了,何況自己這個不受寵的正妻呢,
自己哪天觸碰到盛紘的利益時,
下場會不會比林噙霜還慘,又怎麼能不覺得膽寒呢。
王若弗通過林噙霜看清了盛紘的自私涼薄,心里難免生出一股悲涼的情緒來。
縱橫謀劃的王老太太在原著中的結局是什麼?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這句話貫穿了《知否》一整部劇。
比如衛小娘對明蘭,顧廷煜對自己的女兒嫻姐兒,
就連林噙霜為墨蘭和長楓也是如此。
這些父母努力地為子女們遮擋風雨,鋪好前進的路。
卻也不是每個父母都合格的,王老太太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王老太太風光一世,育有三個兒女,兒子無才無能,
努力的支撐著王家那點微弱的體面。
大女兒王若與也就是康姨媽,受盡寵愛,養成了驕縱的毛病,
稍有不順心就開始作妖,瘋狂報復。
二女兒王若弗糊涂短視,但好在良善,沒有什麼惡毒心思。
王老太太多偏心,看過電視劇的人都知道,
大女兒康姨媽的一切都是最重要的,不論是非對錯,
都會讓兒子出面送銀子,幫她擺平,
可以說為了她,王家搭上了全部的人力物力甚至前途。
王老太太還要兒媳婦省下銀子去補貼康姨媽,
王若弗的哥哥由于一直替康姨媽善后,
導致仕途受阻十幾年沒有得到晉升,
還不如妹夫盛紘,王家逐漸走向沒落,
唯一拿得出手的就只有個配享太廟的王老太爺,
還差點被王老太太從太廟拽出來。
直到康姨媽被顧廷燁殺死,王老太太寧愿拼上自己的誥命,
全家的前程也要毀掉顧廷燁。她從不覺得自己的女兒錯了,
甚至認為康姨媽不該受罰,不考慮是非黑白,
于是在太后和皇帝之爭中站錯了隊,王家多年的打拼付諸東流,
因為一個康姨媽,全家遭難,王家舅父被流放,王家再沒有翻身的可能
在結局中王舅父被流放,王老太太并沒有出現,
可能是在多番打擊下,支撐不住病了,
或許也沒有臉面在出來見人,所以連兒子被流放都來不了。
在原著里,康姨媽在顧廷燁的安排下被送進慎戒司,
終身不得出,對一直寵愛自己的王老太太詛咒毒罵,
兩人的母女之情也徹底斷了。小女兒王若弗因為母親的偏心,也沒再原諒她。
晚年的王老太太身邊只有逐漸敗落的王家。
王家的敗落,離不開王老太太的推波助瀾,
她沒有為兒女們鋪好前進的路,反而毀了他們,
歸根結底,還是她的教育出了問題,她的偏心溺愛,
毀了一個女兒,寒了另一個女兒的心,
唯一的兒子失去了前程,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