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姨媽做噩夢也沒想到,她這回真的會栽跟頭。
幾個婆子把康姨媽塞嘴后五花大綁丟上了馬車,經過一條荒草叢生的細窄破陋的甬道,兩邊全是高聳的青磚厚墻。
直到被幾個干枯漠然的粗服婆子拉進一扇偏僻的黑漆大門,來到一個簡陋陰森的屋子里,才叫著掙扎起來。
王老太太不放心,讓兒子陪著來到康姨媽旁邊,淚眼婆娑。
「孩子,這里是慎刑司,你在這里好好的,我會常來」
母親的話如一記悶雷響在康姨媽的耳邊,慎刑司是什麼地方,她從小養尊處優,怎能過這種豬狗不如的日子。
「你怎能把女兒送到這種地方來?!
你算什麼母親?你又是什麼哥哥?!
你們是要我死嗎?
好狠的心,看著盛家富貴,你們就不管自己親骨肉的死活了嗎?!」
康姨媽雙眼充血,瘋癲欲狂,仿佛一只要撕人皮肉的兇獸。
「你不肯救我,何必把我生下來?!
我不如你意,你就舍棄我!你不是我娘,狼心狗肺。」
聽到女兒這般怨毒,王老婦人咳出一口暗紅色的血,倒在地上。
兒子連聲呼叫,見母親不省人事,立馬背起母親往外走,轉身對康姨媽發火。
「母親為你操碎了心,你卻這般傷她,我不是你兄長,行,從今后,你也不是我妹子。」
「這般忤逆不孝,是該好好管管了。」眾人走干凈了,一位素衣女官從屋角走出。
康姨媽剛開口罵了兩句「賤婢」,就被【啪☆啪】打了幾耳光,接著用薄木板照著面頰用力抽了十幾下,直打得兩頰充血,高高腫起,嘴角破裂。
隨后幾個婆子一擁而上,迅速把康姨媽里外扒了個干凈,扔給她一套粗布衣裳,康姨媽羞憤難當,又沒膽量光著身子出去,只好恨恨穿上那散發著霉味的衣裳。
康姨媽的慎戒司之旅就此開始了,她恨母親哥哥不救她,她恨盛家恨明蘭追根究底要整垮她。
可她萬萬沒想到,真正堵了她生路的,是她從來都看不起的女人。
1,
作為蘭溪王家的嫡長女,她一直都把自己當成高傲的鳳凰,天之驕女,在家中也從不把兄長和妹妹放在眼里。
父親外放時,兄長被寄宿在親友家讀書,妹妹王若弗被送到鄉下叔父家十幾年,只有嘴巴討喜的她一直跟在父母身邊,也是母親最疼愛的孩子。
大嫂剛進門時,她是不好惹的小姑子,在母親面前搬弄是非,變著法兒地挑剔,叫嫂子立規矩,還在兄長的面前挑撥離間。
嫂子頭胎生了女兒,她就攛掇母親給哥哥納二房,一個未出嫁的小姑子,如此插手哥哥嫂子的房里事,真是聞所未聞。
康姨母在父母的驕縱下長大,自小就是全世界圍著她轉的脾氣。
人人都要聽她的,看她臉色行事,把她捧在頭頂上,但凡有半點不依,就要大發脾氣。
出嫁前還看上了嫂子娘家送來的那尊白玉送子觀音,還揚言嫂子要是不給她,她就不嫁了。
結果當然是嫂子笑著雙手奉上。
本以為把這位難纏的小姑子送走嫁人后家里就會太平了,可麻煩事兒一堆接一堆的擺在王家面前。
康姨母嫁到康家這些年,王家兄長一直在替她收拾爛攤子,不論王老太太如何教誨,她依舊我行我素。
刻薄庶出兒女,虐待妾室通房,在內宅動輒打罵動刑,草菅人命。
為了給康姨媽善后,王家兄長不知多少次豁出臉面求人,找路子,使銀子,自己都不知道做了多少不該做的事情。
本來有父親三品大員,配享太廟的余蔭在,王家這根獨苗早就應該調任京官,可這十幾年始終在外任打轉,他最早比盛纮官級還高,現在混的遠不如盛纮了。
就像長柏說的那樣,康姨母早就是個爛果子了,留著只會牽連家人。
康姨媽這種萬事都有母親和王家兜底,天不怕地不怕的猖狂勁兒遲早會把王家拖到萬劫不復的地步(電視劇就是這麼演的)。
雖然王家老太太最偏心這個女兒,可可哥卻早就煩透了這個整天讓他收拾爛攤子的妹妹,嫂子對這個小姑子雖然表面上一副討好的樣子,心底也是恨極了她。
2,
當初是王若弗先示意要把如蘭嫁給王家的那個獨苗外甥,來個親上加親。
王老太太也同意,王家的兄長嫂子也沒有意見,眼看著盛家的勢力越來越大,姻親也都是權勢之人,比起康家,王家的舅母更愿意娶盛家的女兒做兒媳婦。
可康姨媽跟王老太太說了幾句話,王家的兒媳婦就從盛如蘭換成了康元兒。
王舅母雖然心里不悅,但婆母的權威在那,她也不敢多說什麼。
可康元兒被康姨母教的跟她一個德行,不尊長輩,我行我素,給公婆擺臉色,連王老太太身邊有頭有臉的婆子她也敢打耳光,就差沒拎刀子捅人了。
王舅母本就不喜歡康元兒,原想著既然拗不過婆婆,就趁著康元兒還小,好好調教讓她懂事些。
可有著婆母和舅母雙重身份壓下來,康元兒不但沒有接受王舅母的批評,還直面頂撞,然后跑回娘家告狀。
而康姨媽接下來的行為,才讓王舅母真的狠了起來。
康姨媽給女兒出主意,王家的祖母老太太年紀大了,管不動事了,康元兒的表哥老公和公爹都是老實人,只要舅母婆婆一死,到時候就沒人能管束她了,整個王家都攥在自己手里,想怎樣都行。
康元兒臨行前,康姨媽還給了她好多好東西,都是能讓她神不知鬼不覺地弄死婆母,然后獨掌王家大權的好東西。
可在王家經營多年的王舅母早就有了防備,讓下人套出康元兒的意圖后,直接叫人去青樓尋了一味上好的湯藥給康元兒服下了,這輩子康元兒都不會有孩子了。
王舅母的行為不只是對康元兒不尊長輩的懲罰,也是對康姨媽的報復。
女人想要在婆家立住腳跟,首先要有個孩子,而且要是個兒子。
若康元兒生出了王家的嫡長子,那康姨媽就會有更多理由來操控王家。
相反,若康元兒一直生不出孩子,即便王老太太再想維護這個嫡親外孫女,也要考慮一下王家后嗣的事情,而康姨母也要把精力用在給康元兒治療不孕上,少做些壞事,少給王家惹麻煩。
而且女兒嫁到王家多年還生不出一個孩子,康姨母在哥哥嫂子面前多少也會收斂一些。
康元兒是康姨媽間接操控王家的一根線,王舅母讓康元兒絕孕,就是動搖了這根線,隨時還有剪斷的可能性。
康元兒一直生不出,康姨媽又堵著不讓王家給兒子找通房妾室,眼看著王家的香火就要斷了,王老太太對康姨媽也生出了怨氣,王家兄長就更不喜歡這個妹妹了。
只有把康姨媽和王家人的關系搞得越來越壞,在康姨媽落難時,王老太太和王家兄長才會考慮放棄康姨媽來保全自己。
3,
康姨媽借王若弗的手給盛老太太下毒報復的時候,她沒想到盛家會為了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老太太而對她咬著不放,也沒想到盛家會拼盡全力要懲罰她,更沒想到這次母親和哥哥會不救她。
康姨媽被拉到慎戒司后,王舅母特意等眾人走后才緩緩出來,望著康姨媽身上的破衣爛衫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面對康姨媽叫母親把她救出去的要求,王舅母只能干笑。
「姑姑真會說笑,您博學多才,真不知這慎戒司的規矩?但凡進來的除非有皇命,否則哪有出去的,難不成姑姑要我們來這兒劫人?」
「親戚里頭,只有兩人能求到皇上面前,一個是顧候爺,一個是安陽老王爺。
不過,您覺得盛家的六丫頭愿意叫夫婿去求恩典嗎?還是姑姑的那位做了安陽老王爺妾室的庶女盼著您出去呢?」
一頓譏諷后,王舅母把自己陳年的委屈和怨恨都發泄了出來,還跟康姨媽分享了自己讓康元兒生不出孩子的秘密。
由于自己經常這麼干,當王舅母提出一個影子時,她就想到了王舅母對康元兒動了手腳。
「你好狠的心,她也是你的外甥女啊,是你的兒媳。」
「讓她毒害你,是我的主意,你若不忿,大可跟母親告狀,狠狠罰我們母女便是,何必朝一個孩子下手。」
看著幾近瘋癲的康姨媽,王舅母滿眼嘲笑。
「告了又如何,母親向來偏心,這回盛家傾全家之力才只把你送到這來,姑姑本事大,我可不敢怠慢。」
康姨媽得知真相后,頹然倒坐在地上,聽到嫂子說要給兒子尋個平妻,把康元兒以瘋癲為由關在院子料里,好吃好喝伺候著,她雖然憤恨,卻想不出任何法子。
她知道王老太太身體不好,怕她時日不長,所以才想盡快做些事情,免得將來無人可護時寸步難行,誰知這一次在盛家踢到了鐵板。
想來母親的身子被自己氣得更差了,能不能熬到隨兄長下次回京都是個未知數,沒了母親,她真不知道還有誰能救她。
她自己都出不去,又如何能護住康元兒。
此時的康姨媽才真正開始害怕了。
4,
王舅母沒嫁到王家時,人人都說她的親事好,公婆和夫婿都是和善之人,她知道未來婆家有兩個姑娘,她自己在家并無姊妹,還想著要把兩個小姑子當親妹妹一般疼愛。
可進門口卻發現自己的這個大姑子有多難伺候,為了一家和樂,她只能忍著。
她知道婆母偏心,對于兒子的婚事,她一千個不情愿,還是娶了康元兒做兒媳婦,本想著趁著孩子還小,好好教她規矩。
可康元兒完全繼承了康姨媽的惡毒,在康姨媽的挑唆下,居然敢對自己的婆婆下毒。
外頭有個不斷惹是生非需要王家善后的康姨媽,家里還有個不恭敬不孝順還整日想著算計婆婆的康元兒,王舅母真的是煩透了這對母女,也恨極了她們。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也只能打回去。
王舅母只跟康姨媽學了一招,用在了康元兒的身上,王家跟康姨媽的關系就淡了,她也有理由換兒媳了,更擺脫了康姨媽這個禍害。
想著丈夫再也不用低三下四去找人求情給康姨媽善后,自己也不用每年省出銀子來供她揮霍,還能重新挑選一個品行端正,為人賢惠的兒媳,王舅母的心里說不出的高興。
都說救急不救貧,親戚朋友之間幫忙也應該是相互的,即便是親人也不應該像吸血螞蟥一樣叮著別人不放。
康姨母事事都靠娘家,縱然有母親護著,哥嫂也會不滿,關系遲早會破裂,而她的壞更加速了這種關系的破裂。
康姨母的結局不是墻倒眾人推的結果,而是大家都想把她這個爛果子早些摘掉,免得誤了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