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顧廷燁「騙婚」明蘭的過程有多高明?讓祖母都大吃一驚

小九 2023/02/08 檢舉 我要評論

顧二為了娶到明蘭,事無巨細的安排,可謂是滴水不漏啊。上到聲東擊西,暗中幫助曹錦秀投奔賀家,攪和明蘭與賀弘文之間的婚事,下到順水推舟偶遇如蘭私會文炎敬,還求皇后辦馬球會只為了得一件御賜的聘禮。

那為什麼顧廷燁要兜這麼大一個圈子,而不是直接求娶明蘭呢?那是因為顧二對自己有著明確的自我認知。

我們都知道顧廷燁年少時是一個極其頑劣的人。

飛揚跋扈,浪蕩不羈,一度流連于煙花柳巷之所。雖然說後來他在白鹿洞書院中了舉,為了科舉又入到盛家書塾讀書,即便他是侯府二公子,也不能夠改變大家對他的印象。

就連自己的父親都說他是一個不孝子。顧二知道沒有人會愿意嫁給自己。

由此可見,顧二的名聲到底有多臭。所以顧二為了明蘭可以名正言順,嫁進侯府而且不受委屈,就必須用計做最全面的打算。

在小公爺齊衡與明蘭成為兄妹之后,盛老太太安排了明丫頭與賀弘文之間的婚事。

這可把遠在軍營的顧二急壞了,打聽到賀弘文有曹錦秀這樣的表妹,還知道二人之間有感情,偷偷幫著曹錦秀贖了身,又指引她投奔有情的表哥。顧二就是要攪黃這件事。

終于等到功成名就回來,顧二也要開始自己的娶妻大計了。為了求娶明蘭但又不想給明蘭造成難堪的處境,他只能一計「順水推舟」要求娶盛家嫡女。

其實顧廷燁也早早就把文炎敬與如蘭的事打聽明白了,便故意約長柏去玉清觀燒香,偶遇文炎敬與如蘭的告別。盛家出了這樣敗壞門風的事,盛紘和大娘子為了保全盛家與如蘭的名聲,只能委屈將明蘭嫁給顧廷燁。

不過明蘭覺得自己被算計了,所以遲遲不肯答應。顧二又求著皇后辦了一場馬球會,當著明蘭的面求聘禮。後來又對明蘭深情告白,這才讓明蘭心甘情愿的嫁給自己,可把顧二高興的一宿沒睡啊。如此計謀,怪不得祖母說他處心積慮啊。

明蘭嫁給顧二,婚后生活可謂是蜜里調油啊。大婚當夜便上交全部家產給明蘭保管,見明蘭還餓著肚子,立刻更衣去樊樓打包吃喝給明蘭。

婚后第二日更是阻止丹橘叫明蘭起床,還親自為明蘭畫眉。雖說明蘭是被顧二騙到手的,但這寵愛可是實打實的呀,其實明蘭也不虧嘛。

同樣是大娘子的親閨女,為什麼華蘭招人喜歡,如蘭就招人討厭呢?

華蘭大姐姐在劇中的每次出場都是有理由的,而且處處彰顯了這個角色的高情商,不僅大娘子缺不了她,連明蘭都時常需要大姐姐的幫襯。

反觀如蘭的戲都是砸場子、被人玩兒,原著中這姐妹倆的存在差距更大,如蘭更加招人厭煩,都是大娘子的孩子,為什麼華蘭知書達理,端莊沉穩,而如蘭卻耿直率真,大膽追求自己所愛呢?

其實最淺顯的原因,就是因為華蘭是盛家的嫡長女。在強調長幼尊卑的古代,華蘭作為盛家最大的一個孩子,她當然是要以身作則,做全家孩子的表率,畢竟一言一行都影響著下面的弟弟妹妹。

這份責任約束著她,她自然會規范自己。而如蘭作為嫡出的二女兒,她是沒有這樣的擔子在身上的,她大可以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其次就是生長環境的不同。華蘭是曾經養在盛老太太身邊的姑娘,盛老太太自然會將華蘭教育成一個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而如蘭則是大娘子親自撫養的。

大娘子那般性情直爽的一個人,她帶出來的孩子自然也如她一般,沒有城府和很深的心機,只能看見眼前的小事小非,最大的愿望就是斗倒林噙霜母女倆。

最后就是最重要的一點。華蘭出生的時候,盛紘和大娘子之間感情還很和睦。而且那時候的盛紘,官位還是很小的,家里的生活環境并不是很好。

盛家是從盛紘的祖父輩開始發跡的,發展到盛紘這一輩才步入仕途。在盛老太太的仔細教導下,盛紘步步小心,兢兢業業為官,才打拼來盛家如今的地位。

華蘭正是在這個時候出生的。因為這樣的家庭條件,所以華蘭格外的聽話懂事,盛紘對她的疼愛也就更多了。華蘭也是在全家的寵愛下長大的孩子,自然而然有了如此的好性格。

而如蘭出生的那幾年,則是盛紘寵妾滅妻最盛的時候,盛紘與大娘子之間的夫妻情分已經所剩無幾,而林小娘又仗著紘郎的寵愛,在盛家橫行霸道,這也逼得大娘子和她不得不斗。

這時候的如蘭進退兩難,除了處處優秀的大姐華蘭,上面還有處處要強的庶姐墨蘭,下有養在祖母膝下的六妹妹明蘭。

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如蘭,又沒有父親的寵愛,還要經常聽到母親的各種抱怨,再加上大姐華蘭出家后,更是集大娘子的萬千寵愛于一身,如蘭被養的十分驕縱。

雖說偶爾如蘭也會欺負明蘭,懟懟墨蘭,但也不過是拿自己嫡出的身份壓壓他們而已,表面上囂張跋扈,其實并沒有惡毒的心思,不被背地里耍心機。

盛纮不喜如蘭,可能是如蘭像極了大娘子。大娘子不喜如蘭,可能嫌如蘭不能為自己爭氣。墨蘭不喜如蘭,因為她是盛家嫡女身份,壓自己一頭。

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的理由,但這也是如蘭心思單純,性格耿直的表現,她看得通透,活得灑脫。雖說總擺著嫡女的架子,在家里刁難姐妹。但陪大娘子出門在外,還是端莊得體從不給盛家丟人的。

華蘭和如蘭之間性格差異與家庭環境是脫不了關系的,兩姐妹不同的性格,也會過著不一樣的人生。

導演只是想拍一部宋朝的劇,沒想到《知否》居然把茶文化徹底點亮了。

劇中不管是盛老太太還是小丫頭們,人手一只盞,雙手捧著大口喝茶的場景比比皆是。

《知否》的原著故事本是架空,但官職更偏向明朝,拍電視劇時被編劇改成了宋朝,為了更加符合宋朝背景,導演把宋朝的流行文化都搬到劇里了,比如點茶、插畫、焚香等文化。其中茶文化在劇中簡直是神還原。

盛家老太太和盛纮,更是請了宮里出來的孔嬤嬤來教三蘭學習點茶,可見點茶文化在宋朝人心中是極其重要的程度了。

那這點茶到底是什麼呢?

在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如蘭做著做著茶給睡著了,一旁的水壺開著,這可太危險了。好在有大娘子趕來,不僅叫醒了如蘭,還耐心的教了如蘭點茶。

大娘子這一番茶道間的示范不要緊,重要的是如蘭終于說出了自己心底的秘密,那就是不要像大姐姐一樣嫁入豪門,即便未來夫家沒有很高的官階,自己不受委屈就行了。這麼一看,如蘭還是很清醒的。

鏡頭一轉,林棲閣中,林噙霜母女倆也在做點茶,可是墨蘭完全就不會啊,而林小娘更是站在一旁指手畫腳的。雖然以前她養在祖母身邊,可完全沒有學到祖母的半點家教。

現如今輪到教自己的女兒了,林小娘是啥啥都不會啊。這母女倆一個比一個脾氣大,墨蘭這時候正生氣,差點把林小娘給教訓一頓。這麼一比,大娘子和林小娘的水平立見高下。

不過這點茶可不是有手就行的呀,看孔嬤嬤小課堂出來的墨蘭和如蘭被搞得頭大的樣子就知道有多難了。

那這茶山水又是什麼呢?技藝高超的做茶人可以用茶面浮沫進行作畫,只不過古人的茶山水做的更多的,是山水花鳥魚蟲。

這不就是現代的咖啡拉花嘛!沒想到宋朝人早早的就已經掌握了這門手藝啊。還有這抹茶更是宋朝時就傳入日本的。

榮西禪師從中國學成歸島,才帶去了宋朝當時盛行的「點茶」,后又經過幾代人的改造才有了現在的抹茶。可以說宋朝點茶文化,是日本茶道文化的開山鼻祖了。由此看來,宋代點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啊。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