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京城「三次」兵變,盛家人的表現讓人哭笑不得

小九 2023/03/23 檢舉 我要評論

再次重溫原著時,小編卻發現漏掉了 最精彩的部分——「三次」兵變。

在這「三次」兵變時,盛家人的表現都各有千秋:第一次「兵變」時,盛紘抱著老太太的膝頭也忍不住淚水滾滾;第二次「兵變」時,明蘭化身狗頭軍師!

第三次「兵變」時,盛家人的表現更是讓人哭笑不得:

第一次「兵變」——盛紘跟領導躲貓貓,長柏寫好遺書,勇毅侯嫡女威風凜凜

原著中,三王爺和四王爺為了儲位之爭,斗了小半輩子。

最后,老皇帝將三王爺立為儲君,而三王爺剛上位就對四王爺集團進行打壓。于是,發生了持續六天的兵:

第一天,初見「死神」

下午申時初刻,城中響起暮鼓來,隨即全城戒嚴,家家戶戶緊閉不出,還有兵士巡邏,見著個可疑的就一刀戳死。

第二、三天,盛家「恐慌」

有官位在身的盛紘和長柏父子,在第一天兵變的時候,就沒有回家。

到了第三天,盛府的眾人都慌亂了,更讓明蘭第一次意識到,在古代父兄對于一個家庭的重要性:

女人們都坐在一起,手足無措,神智惶恐,一室安靜中,只聽見墨蘭輕輕的哭聲,如蘭伏在王氏懷里,海氏睜著雙眼呆呆看著不知何處,長楓急躁了在門口走來走去,長棟睜大一雙眼睛,緊緊揪著明蘭的袖子不敢說話,明蘭只覺得身子發寒,從骨頭里滲出一股冷意,如此悶熱的天氣,她卻冷的想發抖。

第四天,盛府庶出開始作妖

到了第四天,長柏和盛紘父子依舊音信全無。

不過,三王爺謀反被賜死,許多官員被捉進詔獄的消息還是傳了出來。

對此,墨蘭哭的淚水漣漣,還懷疑盛紘和長柏也被關進了詔獄。而且,林姨娘還適時的跳了出來作妖說: 太太與平寧郡主常有往來,那郡主可是六王的親家,六王與三王是一條繩上……

只是,林姨娘剛開始作妖,盛老太太就發怒了,把一碗滾燙的茶連碗帶水一起摔在地上,熱水四濺,老太太直直的站起來,立在眾人面前大喝: 如今一切未明,不許再說喪氣話!誰要再敢說半句,立刻掌嘴!

這是明蘭第一次見到盛老太太如此威風凜凜!

第六天,盛紘父子有驚無險的回家

第四天晚上,有一路軍隊摸進京城,與城內的守軍廝殺了兩夜一天。直到第六天一早,才停止。

隨后,盛紘父子回家,大團圓的場面混亂不堪: 王氏又笑又哭的上去,林姨娘也想撲上去,可惜被劉昆家的巧妙的攔住了,海氏也不顧禮數,扯著長柏的胳膊死活不放手,三個蘭高興的拉著父親的袖子滿臉是淚,一片混亂的你問我答之間,誰也沒聽清。

最后,還是老太太發了話,叫那爺兒倆先去收拾下。

待盛紘和長柏父子洗漱完畢,一家人重聚壽安堂時:盛紘抱著老太太的膝頭也忍不住淚水滾滾,長柏拉著哭泣的王氏和海氏輕輕撫慰了好一陣,盛紘父子才說清前因后果:

六天前,老皇帝照舊稱病不朝,由各部主事奏本于內閣,本來一切無恙,哪知風云驟變,先是禁衛軍指揮使徐信于西華門外受伏擊而死,然后副指揮使榮顯接掌京畿衛隊,并宣布皇城戒嚴,四王爺奉旨進宮護駕。

盛紘一聽到這消息,就知道是四王爺發動兵變了。

五成兵馬司副指揮使吳勇軟禁了竇指揮使,領兵控制了內閣六部都察院等要緊部,將一干官員齊齊拘禁,然后禁衛軍將皇宮和三王爺府團團圍住,四王爺手持矯詔,一杯鴆酒賜死了三王爺,隨即兵諫皇上,逼宮立自己為儲。

還好老皇帝給自己留了后手,幾日后,屯于京郊的三大營反撲回來,五成兵馬司下屬的另幾個副指揮使尋機脫逃,救出竇指揮使,然后伺機擊殺吳勇,重掌衛隊,爾后里應外合,將三大營放進城來,一起反攻皇城。

這下形勢立刻倒轉,兩派人馬短兵相接,四王爺兵敗被俘,其余一干同謀從犯或殺或俘或逃,歷時七天的‘申辰之亂’結束了。

變亂發生時,盛紘跟著領導躲進了暗室,而長柏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眼看著同僚一個個被殺死,只好偷偷準備好遺書。

第二次「兵變」——起因很荒唐,明蘭化身狗頭軍師

第二次「兵變」時,新帝已登基,而此時的明蘭和盛老太太遠在宥陽老家。

而「兵變」的原因很荒唐,是老皇帝的第五子要「清君側」: 崇德元年十一月,仁宗第五子,皖藩荊王謀反,因不滿老皇帝沒有按照嫡長順序立太子。于是,打著清君側的口號,親領府兵及謀逆衛所兵士十萬,北上‘反正’。

戰爭,對于武將來說,是一個升職的途徑。于是,盛家大房的嫡次子長梧坐不住了,非要返京立功。

為了勸阻這位熱血青年的堂哥,明蘭就做起了狗頭軍師:

分析當前形式:

曹操的百萬雄獅的真實水分也就二三十萬,對子民并良善的五王爺所謂的「十萬」兵士,大約也就兩三萬人足矣,還得加上伙夫工卒。

而且,這些人未必和五王爺是一條心。

分析路程:

此時,長梧想回京效命,要途經皖,蘇,豫,魯和晉這幾地,而這幾處地方,已經是兵亂四起了。所以,等長梧到了京城,恐怕大局已定。

所以,明了那建議長梧去金陵效力。

對于明蘭的長篇大論,盛老太太的表情很復雜,目光在明蘭身上來回溜了兩遍,才輕問道:「金陵真的會有流民?你有幾分把握。」

可是,明蘭回到道: 完全沒有把握。只是,明蘭覺得保命比升官重要。

而且,明蘭還自己感嘆—— 狗頭軍師的確是個好職業,只負責出主意,采不采納是別人的事,說好了功勞有一份,要是不好,那是老大沒判斷力,干嘛隨便聽信;軍師說什麼你聽什麼,他讓你跳樓你跳不?

第三次兵變——顧廷燁變惡鬼,明蘭變茶壺,盛紘帶一兒一女來搞笑

第三次「兵變」,是皇帝為鏟除圣德太后的勢力,親自策劃的。

可是,在這一次「兵變」時,明蘭成了那條被殃及的池魚——顧廷煒從狐朋狗友那里聽來了軍中的變化,所以,聯合小秦氏買通了山賊,火攻明蘭。

這系列的操作,讓明蘭的澄園慘不忍睹: 澄園的山林大半被毀,石階上是瘆人的血水,蔻香苑的屋里都死過人,嚇得小丫鬟不敢進去打掃,近半尺厚的朱漆大門外滿地盡是斑駁血跡,粘著人皮毛發的滾油已冷卻凝結成塊……

大亂過后,京城還沒有徹底解封,盛家作為明蘭的娘家人,就對明蘭開始了關心:

第一個出場——風流才子盛長楓:

老爹盛紘讓長楓寫了一封十幾頁的家書,不僅辭藻華麗,押韻更是講究,不過概括起,加上標點符號,不超過八十四個字:

那日盛老爹照常上下班,吃了一碗飯半只燒雞后開始檢查長楓的功課,剛訓到‘這回秋闈若還不中就要’,狠話還沒放出,外頭開始大亂,京城戒嚴,盛老爹不得已待業兩日,至今無法復工。

而明蘭想把信念給不肯睡覺的兒子聽的時候,方讀了一頁半,小胖子就耷拉下腦袋,昏昏欲睡。

第二出場——極品老爹盛紘

解除戒嚴后,極品老爹盛紘出場,他看到明蘭的第一眼就說: 「當初我就說,嫁武官多少不便,到底不如許給文人的好,偏你娘樂得忘乎所以,一口就應了!」

對此,明蘭反駁道:「爹何時說過這話?我怎麼從沒聽說?」

盛紘老臉一紅,支吾說是顧廷燁來盛家提親,王大娘子要把如蘭許給他時,盛紘說的。

因為,盛老太太中毒事件,明蘭對這個極品老爹頗為不滿。不過,看到此時已經雙鬢斑白的盛紘,明蘭不氣了,父女算是和解了。

第三個出場——「柔弱不能自理」的盛華蘭

盛華蘭,作為盛家的嫡長女,一直都是大姐姐系列人物。總是通過對弟妹的各種關心愛護中,才能找到成就感。

可是,當盛華蘭女士將愚孝老公袁文紹感動后,她就化身了「柔弱不能自理」的戀愛腦:

袁姐夫親自護送,尚未顯懷的華蘭婷婷裊裊的走進屋來,一見明蘭就紅了眼眶,扶著門框哀聲道:「你個不省心的小冤家,怎麼這模樣了,若叫老太太瞧見,還不定多心疼呢!」

明蘭晃了晃,險些歪倒在炕上。這等嬌嗔啼哭的做派,長姐便是十幾歲時也不曾有過,一時適應不良。

當華蘭告訴明蘭,因為不放心自己單獨出門探望明蘭,哪怕京城人手緊缺之時,還請了半日假。

對此,明蘭痛心疾首的問華蘭: 你們就可勁兒的作吧

不過,華蘭還是不緊不慢的抒發完長姐情緒后,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在叛亂的第九日,顧廷燁回來了:猩紅的濃稠凝結在暗金的鎧甲上,滿臉濃密的絡腮胡子遮住了大半面龐,只一雙黝黑的眸子,明亮熾熱如昔,猶如黑夜惡鬼。

而此時的明蘭,頭髮枯黃干裂,瘦弱的身軀加上一個大肚子,活脫脫的茶壺形狀。

編后語:作為主角的盛家人,不僅有勇有謀,還是搞笑擔當。

奈何,紙短情長,「三次兵變」的精彩,小編先寫到這里,后續再針對每一次兵變的精彩內容,做一回細致的講解。

不過,對于三次兵變,盛家人的表現,讓小編頗有感慨:

第一次兵變時,雖然林姨娘沒有變賣家中財產,但是整體表現,讓庶出和嫡出有了明顯差距:

墨蘭淚眼模糊,林姨娘積極挑事,作為盛紘和長柏之外的第三個男人,長楓只能走來走去;而王大娘子在盛老太太的呵斥下,管家理事,絲毫不敢怠慢。

所以,古代的嫡庶有別,不是沒有道理的。而盛老太太作為驕傲的勇毅侯嫡女,更證實了為何自己能成為盛家人的主心骨!

第二次兵變時,盛家大房也不甘示弱,繼續體現了盛家人的搞笑風格,而化身狗頭軍師的明蘭,更是搞笑的帶頭人:

不過,搞笑歸搞笑,作為父母,盛維夫婦的表現,不禁讓所有的家長發出共鳴——相對于功名利祿,出人頭地,父母更希望子女平安順遂!

第三次兵變時,澄園很慘烈,而盛家的三代人都很搞笑:

在時間這副良藥下,明蘭對盛紘芥蒂的消失,也說明了子女和父母之間,哪怕有了齟齬,但是血脈至親不可分割,哪怕不原諒,也會放下!

而華蘭因為袁文紹的愚孝,被婆婆欺壓了十幾年,卻因為袁文紹的「浪子回頭」,讓二人恩愛更甚從前。也驗證了那句老話「夫妻是床頭吵架床尾和!」

明蘭和顧廷燁除卻主角光環,他們都是很善良正直的人,所以。在這次兵變后,曼娘徹底消失在二人的世界中,而顧廷燁和明蘭更是明確各自心意,真正的成了生死相隨的父恩愛夫妻!

其實,有時候,小編會迷茫,不知道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但是,後來發現,這樣囫圇的過日子,才是最好的狀態。

您覺得呢?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