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紘在林棲閣睡覺,為啥只能睡硬枕頭?

小九 2023/04/01 檢舉 我要評論

《知否》中盛紘和林小娘睡覺,為啥只能枕硬枕頭,這是被虐待了嗎?

盛紘作為盛家家主,雖說到了汴京之后只有一妻一妾伺候著,但這差別也忒大了吧。

細看盛紘留宿林棲閣時,他的枕頭就是一個硬邦邦的木枕頭。

而盛紘在大娘子屋睡的時候,就是大個的軟枕

這難不成是林噙霜一個妾室,不配枕軟枕頭?并不是。

在古代人們的枕頭就分為了兩種,硬枕和軟枕。

軟枕不用說,和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的枕頭是差不多的,也就是材質上有些差別。

就比如《甄嬛傳》中安小鳥的蘇繡軟枕,面料柔軟更好安睡。

王大娘子就很喜歡軟枕頭,想來是想睡的安穩些。

而林噙霜的硬枕頭就有講究了,除了劇中這種圓柱狀木枕,

當時的枕頭多是硬邦邦的長方體。像什麼瓷枕啦玉枕啦,還有竹枕、編織枕等等。

在當時可是很流行的。尤其是宋朝,這種硬枕非常盛行。

瓷枕比軟枕保存時間長,不易藏污納垢,間接性的減少了洗頭髮的次數。

加上當時人們的發髻很復雜,這種枕頭不容易弄亂髮型。

林噙霜這麼愛美的人,在盛紘面前當然要時刻保持美麗了。

就連睡覺時間也不放過,也就難怪她能抓住盛老爹那麼多年了。

雖說盛老爹是個男人,但當時男子也是長發,要盤在頭頂上束起來。

這一拆一梳的多麻煩,上朝時間又有嚴格要求豈敢遲到?

這硬枕頭無疑幫他省了不少事兒。而他睡在大娘子房中的次數并不多,

多是有事商量的時候,哪里還顧得上枕頭呢?

再就是有一種可能,王大娘子的軟枕里藏著硬枕頭。

就像隔壁《鐵梨花》中演繹的那樣,老太太的大寶貝鴛鴦枕,

就是藏在自己的枕頭里的。

再就是在古代人們口口相傳的「高枕無憂」,這個詞可是深入人心。

當時的人們覺得枕頭越高越好,一點也沒考慮過自己的后脖頸子能不能受得住。

聽小李子這麼一說,是不是瞬間明白了?不管是清宮劇還是其余的古裝劇,

大多出現的枕頭都是高的。此外,還有許多文人墨客會在枕頭上作詩,

枕頭文化更是風靡一時。

就連皇帝乾隆也是枕頭愛好者。他更是給后宮嬪妃,一人一個瓷枕。

還都是娃娃枕,這也能看出他對子嗣的看重。

所以不是林噙霜虐待盛老爹,那是倆人兒在夢里談詩作賦追趕潮流呢!

原來甄嬛第一集就差點領便當?飯能亂吃話可不能亂講啊。

甄嬛作為宮斗大女主,其實早在第一集就犯了一個大錯誤,嚴重到抄家滅門的地步。

沒被四大爺直接丟出紫禁城,真是全靠光環庇佑了。注意聽她這句話,

嬛嬛一裊楚宮腰,正是臣女閨名,這句出自蔡紳的詩。

這首詩表面上是首愛情詩,但其實還暗含深意。

「嬛嬛一裊」,嬛這個字,其實應該念xuān。劇中四大爺問眉莊讀過四書嘛,

甄嬛看出他喜歡文采斐然的女子,這才想賣弄一波。

但這一波輸出并不怎麼樣,字都念錯了,難不成她想落選故意這樣念?

并不是,只能說是細節方面沒到位嘛。

甄嬛出場許愿嫁給世上最好的男兒,之后更是茶言茶語,都不難看出她是想入選的。

因此可以排除甄嬛故意念錯的可能。再加上這是一首閨怨詩,大庭廣眾之下,

這和當眾求愛有啥區別。甄嬛又長了一張純元高仿臉,四大爺咋可能錯過這機會。

雖說這個字是多音字,但在詩中讀嬛xuān時,有柔媚輕巧的意思。

這也能讓人聯想到甄嬛跳驚鴻舞的場景,這也算是一種鋪墊吧。

念錯還不是最要緊的,詩里的「楚宮腰」那是能隨便說的嘛?楚宮腰形容女子腰身細,

這表面上看起來沒啥,但四大爺要是一琢磨必然會龍顏大怒。

楚王喜歡細腰,所以當時的女子都用各種方法把腰勒細,來討他歡心。

當時還有傳言說「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

這無疑是一種陋習,和清朝的裹腳布有啥區別。

西方早年的束腰慘狀不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嘛。

蔡紳的這首詩表面上是愛情詩,實則也在痛批楚王是個昏君。

甄嬛在大選的日子,對著皇帝說這話,無疑是不合適的。

再加上雍正年間文字玉盛行,甄嬛這無疑是拖著甄家玩生死蹦極。

比如隔壁《延禧攻略》里的秀女,為了入選仿照步步生蓮,

直接被乾隆丟出了紫禁城。因為一雙鞋,皇帝連蕭寶卷是昏君這一層都get到了,

可見說錯話辦錯事的后果有多嚴重。而甄嬛能逃過一劫,無非是皇帝沒get到位。

加上四大爺早就被好奇心沖昏了腦袋,哪里還能細想那些。

只能說是本劇的疏忽罷了。

你注意到了嘛?皇帝為啥只用太監伺候,而不用美貌宮女呢?

四大爺身邊跟的是蘇培盛,以及小廈子一眾小太監。

渣龍身邊跟的是李玉、進忠等太監。同是皇帝,這都是些啥癖好呢,

留點兒好看的宮女伺候不香嗎?

古裝劇中圍在皇帝身邊伺候的多是太監,很少見到宮女。

即便是有也不能近身伺候,其實皇帝都在做一道選擇題,到底誰才是自己人。

在當時宮女入宮伺候,到一定年紀是可以出宮嫁人的。

也就是工作個幾年就能獲得自由,和正常百姓差不多。

而太監一入宮就是一輩子的事兒,生是紫禁城的人,死是紫禁城的鬼。

有些勞苦功高的年邁太監,得到允準是可以告老還鄉的,

但大多數太監只能永遠留在紫禁城。只要沒有皇帝允許,就不能出宮。

就比如小允子,甄嬛出宮修行時,只有小允子不能跟著。

但蘇培盛可以出宮,是因為有四大爺的允準,但也只能住在京城。

就這麼看,太監能一直留在皇帝身邊,而宮女不能。

皇帝要是想留下美麗宮女,只能讓人家做嬪妃進后宮。

比如《甄嬛傳》中的余鶯兒,《如懿傳》中的衛嬿婉等人。

就這麼看只有太監是能長期伺候人的,有穩定性嘛,皇帝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他們對太監有絕對的掌控權,太監就算能離開皇帝,也會被其他人嘲笑。

在宮里都被人調侃,就別說出宮了,那還不得被笑話死。

再就是皇帝帶著太監方便,皇帝留宿后宮的時候,

帶著太監在身邊,一是方便伺候,

二是他們就算對嬪妃產生非分之想,也沒能力,這小綠帽也是不得不防啊。

用太監伺候,不就從根本上除掉這個隱患了嗎?何樂而不為呢?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