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妃和皇后一直都是死對頭,在甄嬛沒有崛起的時候,皇后和華妃是后宮中的兩大陣營,一個有名分一個有皇帝的寵愛,因為年羹堯的緣故,華妃在后宮中的地位屹立不倒,皇后自然受了不少委屈,特別是在皇帝稱年羹堯為「恩人」的時候,皇后更是覺得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皇后受華妃的氣多年,她心里自然是無比痛恨華妃,可在華妃落魄的時候,最想除掉華妃的卻并不是皇后而是甄嬛。
皇后按理來說是最恨華妃的人。華妃在后宮中囂張跋扈,從來不給皇后面子,在王府之時她就十分得寵,後來被封妃之后更是有了協理六宮之權,管理六宮本是皇后的事,華妃這是奪了皇后的權,無論她做什麼事,皇帝都會看在年羹堯的面子上放過她,這讓皇后受了不少委屈,也助長了華妃的囂張氣焰。
皇后象牙打壓華妃,華妃在后宮中囂張跋扈,年羹堯在前朝只手遮天,對于皇帝而言,年羹堯是一塊心病不可不除,而前朝后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年羹堯倒了華妃自然要跟著倒霉。華妃多年在后宮中做了不少惡事,這些事皇帝并不是不清楚。不過礙于年羹堯的份兒上并沒有處置,在年羹堯倒台之后,后宮被華妃欺壓過的嬪妃人人拍手稱快,皇后心里自然也是痛快的,可她卻并沒有落井下石。
華妃做的惡事罄竹難書,即便是立刻要了她的命也是理所應當的,可皇帝卻選擇了留她一條命,這個時候皇后并沒有趕盡殺絕,而且說皇帝仁慈,華妃一定會改過自新。不得不說皇后的做法是真的聰明,她知道華妃在宮中樹敵頗多,年羹堯倒台她也沒有了靠山,沒必要為了一個華妃讓皇帝心中不痛快,所以皇后并沒有落井下石,而甄嬛就不一樣了。
甄嬛與華妃早就是死對頭了,她認為皇帝對華妃是有一定的情分的,若是華妃東山再起,皇帝一時心軟也不是不可能,若當時不斬草除根,恐怕未來華妃還會成為自己的威脅。再者甄嬛在自己失去孩子的時候已經恨透了華妃,她自然想要為自己的孩子報仇,只有華妃死了,她心中的惡氣才能出,所以她比皇后下手更狠。
甄嬛設計讓皇帝不得不對華妃趕盡殺絕,皇帝不喜歡被人逼迫,更不喜歡落下一個苛待后宮的名聲,甄嬛卻依舊逼得皇帝不得不這麼做,她對華妃趕盡殺絕的同時也為自己掘了墳墓,也注定了皇帝對她心存芥蒂,最終失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