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溫《知否》才驚醒:為了仕途順遂,盛纮為何不把女兒送去做妾

小九 2023/02/07 檢舉 我要評論

原著中,齊衡的父親曾對平寧郡主說過盛纮的仕途: 若是盛纮把閨女送出去,沒準能混個側妃。

而且,康姨夫將家中最漂亮的庶女,給了七十歲的安陽王做妾后,王老太太也對康姨母說過:

可見,把女兒送出去做妾,是會讓一家受益的。

「側妃」可比「妾」高級多了,為了仕途順遂,盛纮為何不送庶女出去做妾?

盛纮有送女兒做妾的理由

盛家本是商賈出身,盛纮的父親探花郎又早逝,讓沒有根基的盛家,更猶如浮萍。

雖然,盛纮有勇毅侯嫡女的母親為他操勞。可是,勇毅侯府已經衰敗,盛老太太也與娘家決裂。

所以,盛纮想仕途順遂,就必須找關系助力。雖然,盛老太太為盛纮找了得力的岳家,讓他在官場上有人照拂,可是:

王家人起初嫌盛纮家世單薄,哪怕娶了王家女兒,可是,盛纮寵幸個妾室,王家人還時不時來敲打一下;夫人王大娘子更是個大字不識的悍婦,整日打人罵狗,夫妻倆更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甚至,王大娘子還私自收禮,逼著盛纮去做事。

所以,將女兒送出去做妾,不僅能讓自己官運亨通,還能讓岳家人消停。

何樂而不為呢?

崇拜「世家清流」的盛纮,為何不把女兒送出去做妾?

庶出的女兒,婚嫁自然會次于嫡出的。好一點是會嫁個窮舉人,或某家的庶子 ,給人做妾和填房的更是數不勝數。

不過,康姨夫對于康姨母悄悄把庶女送給顧廷燁做妾時,曾怒罵過康姨母:

可見,做妾并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而一向愛惜羽毛的盛纮,應該不會讓女兒去做妾:

1、盛纮很愛他的孩子

盛纮是庶子出身,在年幼時受過苦。所以,庶出的子女,并沒有養在嫡母王大娘子身邊,反而是跟著各自的生母。而且,對于七個子女,他都是有規劃的:

對于女兒們:一直強調出嫁前,不分嫡庶一般尊貴。而且,會時常關心她們的飲食起居,還會對她們進行思想教育。對于兒子們:長柏和長楓入仕為官,能在官場上互相有個照應,長東棟經商置產,兄弟三人相互照應。不過,盛纮還是為長棟尋了最好的書院。

對此,盛老太太曾對明蘭說:

2、盛纮三觀較正

康姨母在康家能作妖,是因為康姨夫用了康姨母的嫁妝。

盛紘雖然是庶子,年幼時又受過苦。但是,被盛老太太教養后,他心胸和眼界都非常開闊,不會被眼前的利益,而放棄長遠的打算。

所以盛纮的寵妾林姨娘,為了墨蘭能高嫁,不止一次提到王大娘子和盛老太太的嫁妝。對此,盛纮的回答是 那沒出息的男人才整日價惦記女人的嫁妝

而對于盛老太太和王大娘子的嫁妝,盛纮從來沒有想過占為己有:

王大娘子的嫁妝:當初盛纮求親時便下了決心,太太的嫁他是一個子兒也不動的。 盛老太太的嫁妝:老太太的嫁妝,她愛給誰給誰,盛纮也不會阻止?而且,老太太入盛家門后沒有親子,倘若老太太身后勇毅侯府來討要剩余的妝奮嫁產,盛纮都不好意思置喙!

雖然,盛纮偏愛墨蘭和林姨娘但是,對于王大娘子指出她們的錯誤時,盛纮會認同。比如明蘭和如蘭的婚事都有著落了,可沒有人瞧上墨蘭時,王大娘子對盛纮說:

對此,盛纮不僅沒有反駁,反而在心里嘆氣。

3.為家聯姻盤算

當初,盛纮為華蘭選婆家時,曾有三個人選。不過,為了華蘭的幸福,選擇了三家中,最落魄的忠勤伯府。而長柏的婚事,則定了子孫四十無子方可納妾的海家。

不過,盛紘只是一個五品文官,在權爵世家的眼里,盛府不算什麼。所以,華蘭的婆婆忠勤伯夫人總是欺負華蘭,變著花的跟華蘭索要她的嫁妝。

而平寧郡主知道兒子齊衡喜歡明蘭后,更想用一句話,輕飄飄的決定明蘭的命運: 「他真喜歡,不如待縣主過門后,咱們去求了來給衡哥兒做個偏房吧?不過是個庶女,也當得了」

不過,對此齊衡的父親也趕緊阻止了平寧郡主:

而且,如蘭、明蘭和墨蘭的婚事定了后,忠勤伯府就不敢小覷盛紘了。甚至,墨蘭的婆家永昌侯府見盛府日益興盛,都高瞧了墨蘭一眼。

可見,盛紘辛苦謀劃兒女的婚事,來穩固盛家的地位,又怎麼會輕易讓女兒為妾。

4.霸道的嫡母——盛老太太

盛紘的嫡母盛老太太,品性高潔:

勇毅侯嫡女且獨女,自幼驕傲,還曾在宮中生活過一段時間;夫婿過世,寧愿和娘家鬧翻也要撐起夫婿的門戶,年輕守寡;扶持庶子,用自己的嫁妝為他鋪路,待庶子長大成人后,將盛家的財產如數歸還;庶子考上進士前途有了前途時,勇毅侯府想與盛老太太重修舊好,卻送來旁支庶女,盛老太太果斷拒絕,并為庶子另娶。

可見,盛家沒有盛老太太,就沒有今日的興旺。

曾經生活在盛老太太身邊的林姨娘,就是因為自甘墮落,給盛紘為妾,才被盛老太太不恥,最后明令禁止不許到盛老太太面前。哪怕林姨娘在壽安堂哭求,盛老太太也不見。

盛老太太的嫡子也是斷了探花郎夫婿的一個妾室的手中,對于妾室這種生物,盛老太太是從心底討厭的。

所以,如果盛紘為了前途,讓女兒做妾,那麼盛老太太一定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甚至,搬離盛府,與盛紘斷絕母子關系。

如果,對盛纮有恩的嫡母盛老太太搬出盛府,盛纮的名聲肯定會受影響。而以「孝」治天下的古代,為一己私利,送女兒為妾,更棄嫡母不顧的行為,對于盛纮來說,是斷了官路。

5.與盛纮對家族的發展路線不符

門生遍布天下的海家,盛紘不敢想。但是,盛紘想把盛家發展成為,略比海家差一點的柳家:

而這樣的世家望族,大多便是輕生死,重禮法,怎麼會讓女兒做妾。這和常嬤嬤為了子孫后代的前程,堅決不賣身為奴是一個道理:

所以,盛家想發展為被人仰慕,不被詬病且 以詩書傳家的簪纓世家,就不能讓女兒做妾。

6.不想「站隊」

原著中,莊先生曾說過: 大丈夫當忠君愛國,不論外頭狂風驟雨,終將過去,要緊關節非得把牢,切不可隨意陷入其中,與同僚做無謂爭執,做個純臣才是正理!而盛紘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嫡長女華蘭婚事,說明了盛紘的眼界

當初給華蘭選夫婿時,盛紘的同年邱敬邱大人曾為兒子來求親。本來,兩家知根知底,如果華蘭能嫁到邱家,就不會有被婆婆欺負的戲碼了。

不過,邱大人一家都追捧無子的三王爺。而此時,三王爺與四王爺為了太子之位,爭的你死我活,也沒有一個定論。

這就是一個賭局,賭贏了雞犬升天,賭輸了一敗涂地。如果華蘭嫁過去,盛紘也會被判定為是三王爺的人。

盛紘不敢拿女兒的幸福去賭,更不敢拿盛家的前程去賭。所以,挑選了已經落敗了忠勤伯府。

而這件事也說明了盛紘的眼界,因為,後來三王和四王爭了半輩子的太子之位,最后落入了八王爺的手里。而兩位王爺,均不得善終,身邊的謀臣也或死或流放下獄。

寧愿做閑職韜光養晦,也不為了利益而做出頭鳥

盛紘為了進京城為官,提前三年托關系走門路,而且他政績一直不錯。

本來以為他會混進六部之首的吏部,最少也是戶部刑部這樣的熱門單位。可是,盛紘卻混進了好似養老院的冷門單位工部。而他這樣做的原因:

所以,如果盛紘去了熱門單位,很容易被迫站隊,不如選個閑職,韜光養晦。

為了盛家未來,把嫡長子放去苦寒之地

盛家的未來要依仗長柏,所以,在長柏考上進士后,做了翰林院的庶吉士,還有得力的岳家罩著。

長柏也不負眾望,在圣上面前奏對了兩次,卻已叫圣上褒獎了一回,可謂是前途一片光明。

不過,盛紘為了保護長柏,更保住盛家的未來,讓長柏外放,還選了一個地處偏僻的澤縣:

皇帝剛剛登基,朝堂不穩,各種勢力明爭暗斗,與其叫剛入政壇的長柏,被牽扯著趟進渾水,不如先避一避,看看風向如何,免得折了大好前程;澤縣偏僻凄苦,而這樣的地位利益糾葛會少一些。只要長柏好好經營地方,與民休息,修橋鋪,鼓勵農桑,就能做出一番成績來。

因為盛纮的長遠眼光,盛長柏外放后果然政績斐然,而盛家也做到了滿門簪纓—— 盛紘的三個兒子均入仕為官。

長柏更是封名臣閣的兩朝元老,四次入閣,拜相,履及六部十省,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編后語:盛家的興盛,雖然離不開掌舵人盛老太太。可是,也要盛紘自己能籌謀規劃。

自幼受過苦楚的盛紘,終究是沒負盛老太太的教誨,將盛家帶上了興盛的康莊大道。

其實,說白了就是外力再強,自己的能力也要匹配。

您覺得呢?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