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會最講究門當戶對,為什麼盛家子女各個都能高娶高嫁?
盛紘的子女中除了如蘭下嫁給文炎敬,其余婚配的都是高門大戶。
華蘭墨蘭嫁入伯爵府,長柏高娶名門貴女海氏,明蘭高嫁侯府,就連長楓娶得柳氏娘家也比盛家的門第高。
外界卻沒人說盛家攀高枝,反而說盛家是清流世家。
當時社會重文輕武,盛家幾代都是文官清流,自然也能受到幾分尊敬。
在外人看來,盛家的人品都是很出眾的。盛家雖然不是多麼富貴,但挑媳婦女婿的眼光十分獨到。
盛家嫡長女華蘭嫁的是忠勤伯爵府的嫡次子袁文紹,主要還是盛紘在朝為官時攢下的口碑和人脈。
袁家遭遇過變故,不受皇帝寵愛,不過也正是這樣才讓盛紘成功撿漏,袁家雖然沒落,再不濟也是個伯爵府,多少是上了一個等級。
袁文紹又明事理求上進,華蘭嫁過去也不會受委屈,雖然受到惡婆婆的欺負,但後來隨著娘家越來越給力,日子也越過越好。
長柏娶得海家嫡女海氏,是盛紘和盛老太太親自張羅的婚事,海家書香門第,滿門清貴。
原本海家還嫌棄盛家的家室單薄,但長柏玉樹臨風氣質不凡,年紀輕輕就是新科進士,前途不可限量,海氏嫁給長柏后成了全劇最幸福的人。
長楓能娶到柳氏也是因為撿陋,柳氏的未婚夫在為父守孝期間,與丫鬟茍且生下了庶長子。
這是擺明了不將柳家放在眼里,柳氏嫁過去后少不了受欺負。
柳氏的父親便看上了長楓,他對盛家知根知底,覺得盛家的長輩靠譜,有長輩在,長楓再離譜,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墨蘭嫁到伯爵府完全是盛家不得已而為之,墨蘭不考慮后果,拼著整個家族的清譽也要嫁入梁家,最后還是盛老太太出面,才讓墨蘭高嫁伯爵府。
雖然如蘭嫁給文炎敬時,文炎敬的仕途才剛剛開始,官位很低,但他知上進,之后仕途也一帆風順。
明蘭不用多說,嫁給顧廷燁絕對是高攀,她作為一個庶女能高嫁到侯府,完全是因為顧廷燁對她的情意。明蘭嫁給顧廷燁之后,盛家正式走向輝煌。
盛家人世代清流,書香門第。從探花郎到盛紘進士出身再到長柏一次高中,雖然宅院里有些齟齬,但在外人眼中,盛家一直都有學識淵博的好名聲。
盛紘為官后,謹小慎微讓人挑不出錯處,也多有政績,才能從揚州升遷到汴京。盛家的興旺離不開盛老太太,就連盛紘能娶到高門嫡女王若弗,也是老太太為他籌謀。盛家一路走來歷經波折,多虧了盛老太太為盛紘保駕護航。
文炎敬和如蘭的第一次見面竟是一場充滿心機的算計?
如蘭是盛家姐妹中唯一一個嫁給愛情的姑娘,大姐姐華蘭總是受到惡婆婆的刁難,墨蘭要跟梁晗后院的一群通房妾室爭寵,明蘭在侯府步步小心,一不小心就會受到生命危險。
如蘭雖然會有婆婆時常雞蛋里挑骨頭,但她的敬哥哥也會護著她,要說嫁的最好的非如蘭莫屬了。
如蘭跟王若弗的性子如出一轍,說話辦事魯莽直接,要說王若弗最大的心愿是發賣林噙霜,如蘭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墨蘭倒霉。
兩人在盛家斗來斗去,吃虧的總是她。雖然是嫡女,從沒有得到過父親的寵愛,母親也總是看她處處不順眼,所以她的內心一直都很自卑。
文炎敬是盛紘千挑萬選給墨蘭找的夫君,墨蘭一心想攀高枝,看不上他這個窮舉子,所以才會為了嫁入高門,與梁晗私通。
文炎敬說白了就是墨蘭挑剩下的。
如蘭初見文炎敬是在盛家花園里,她的帕子被文炎敬撿到,後來說什麼將如蘭認成了盛家的小丫鬟。
一般人家的下人都是統一的服裝,如蘭好歹是盛家嫡女,穿著打扮跟下人肯定是不一樣的。
就算文炎敬不知道她是盛家嫡女,肯定也是一位主子,至于把如蘭當丫鬟,也就如蘭會傻傻的相信。
這次的遇見,如蘭便對他有了幾分好感。後來文炎敬又制造了幾次偶遇的機會,還夸她好看,讓人看了心里敞亮。
如蘭沒被人這麼夸獎過,心中對他的好感蹭蹭的往上漲。
文炎敬明知道自己要娶的是盛家庶女,還故作坦誠的給如蘭寫分手信,墨蘭出事后,他又開始給如蘭寫信,說好開心不用娶墨蘭,等考取功名就來盛家提親。
單純的如蘭信以為真,以為找到了愛情。
兩人晚上開始偷偷約會。在當時女子的名聲高于一切,如果兩人私下見面敗露后,如蘭該如何自處。
一個飽讀詩書的書生,不惜冒著毀掉女子聲譽的風險去私會,這不是正人君子該有的行為。
顧廷燁求娶明蘭擔心盛老太太不同意,才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先求娶如蘭。
如蘭為了不得罪顧廷燁,只好跟文炎敬在三清觀告別,剛好被來玉清觀上香的顧廷燁和長柏看見,如蘭私會被外男看見,嫁給文炎敬是唯一的選擇。
如蘭和顧廷燁的婚事也只能作罷。
但仔細想想,兩人見面的時間地點顧廷燁怎麼會知道呢?
唯一的解釋就是文炎敬和顧廷燁聯手計劃的這一切。文炎敬的目的也達到了,以文家的家世,能夠娶到如蘭已經是他能夠碰到最好的人家了。文炎敬娶了如蘭,在仕途上可以得到岳家的幫助,又可以花到大把的銀子,對他簡直是百利而無一害。
為什麼顧廷燁身為白家外孫卻能繼承外祖父的家產?
寧遠侯府為了填補虧空,迎娶了商賈出身的白氏,商人的地位很低。白家需要改變自家的社會地位,顧家需要錢來解決眼前的困境,于是兩家各取所需聯姻,白氏帶來的巨額嫁妝,幫著顧家度過了這次難關,顧家也因此興盛起來。
由于小秦氏在中間搗亂,白氏難產去世,只留下了顧廷燁這個孩子,隨后小秦氏成了顧偃開的第三任妻子。
白老太爺年事漸高,突然去世,便有了顧廷燁跟白家人爭奪家產的事件。
原本顧廷燁跟長柏在游湖,卻被白家二房派人刺殺,長柏被救了上來,顧廷燁卻不知所蹤,只能宣告顧廷燁死亡。
在白老太爺出殯時,顧廷燁手持外祖遺書,腳踏七彩祥云出現了。
白老太爺膝下只有白氏這麼一個女兒,沒有兒子。財產繼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一個家里沒有兒子的話,就會按照血緣關系的遠近,從家族中選一個子嗣過繼,來掌管家中的產業。
白老太爺沒有立嗣,顧廷燁是外姓,說起來是沒有資格繼承白家家業的。
白老太爺早就被白家驅逐出宗族,白家是世家大族,白老太爺自幼喪父,家中的叔伯將他和母親趕出了家門,趁機奪取了他父親的家產,還將他從族譜除名。
也就是說,他不是白家人了。他的財產是他自己掙的,跟白家沒關系。
白老太爺自立門戶后闖下一份天地,兄弟們又來投靠他,他也不計前嫌為他們謀取了一份差事。
但白老太爺被除名,和白家兄弟沒有任何關系,所以都沒有他財產的繼承權。這個繼承權就落到了唯一跟白老太爺有血緣關系的顧廷燁身上。
他還留有遺囑,財產給外孫。白老太爺的遺書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顧廷燁請到場官員作證,來驗證遺囑是否真實,剛好知州大人就帶了白家主君的詩句,核對完筆跡后,確定了遺囑的真實。
白家二房卻不承認書信,這時盛纮說了句
官方認證了遺書的真實性。這時白家二房還想狡辯,顧廷燁又拿出了當年白老太爺被逐出宗祠,私產被謀奪的書信。
這封書信出來后,二房的大勢已去,家中下人鬧事,族中長老倒戈,再無人支持。顧廷燁憑借遺書,成功的繼承了外祖父的產業。
顧廷燁不是以白家子嗣的身份繼承這筆財產,而是外祖父直接將家產都送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