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的大明》大結局,大團圓表象之下,藏著這幾點微妙之處

哒哒哒 2023/02/20 檢舉 我要評論

《顯微鏡下的大明》14集播完,大結局后半程,儼然是理想化的 明媚大團圓模式。

以拙對巧、以誠對曲

「紈绔」豐寶玉真真正正做了一回讀圣賢書憂天下事的 讀書人,慷慨陳詞、振聾發聵(雖然迅速被惡毒老油條撅了回去)。

「算呆子」帥家默,終于讓一加一等于二,回到丈量數字本身。

罪人伏法、稅賦減輕,幾對有情人也儼然是修得正果的架勢。

來,我們細說。

一,官場眾生相:囫圇糊涂是門大功夫。

1. 李大人:利益排序的優先級。

《顯微鏡下的大明》帥家默和豐寶玉,能免于被斬首,來營救他們的可不是什麼只講對錯只求正義的絕世清官。

程仁清數次強調,對他來說 對錯不重要,誰對他 有用才最重要。

堂上審議過程中,這位李大人或開心或得意或沮喪,種種表現也都儼然和利益掛鉤。

這是《絲絹案》對 大明官場生態和人心世相觀察的深刻。

理想大團圓結局,某種程度上似乎也是戲外態度「光明結局」和戲里利益格局「恰好有用」的同軌妥協。

故事最后,帥家默說他只要十日便可完成所有田地清丈。

如若不是能在李大人上京之前完工,這正義怕是又要輸給范淵所謀劃的「完美結局」。

在李大人這樣的價值排序中,政治利益永遠高于所謂「對錯是非」。

帥家默并不贏在他真誠且正確,而贏在他 恰好能提供對方所需要的利益

父老鄉親們誠心誠意高呼「愿意作證」,在朝在野兩位高階人士一度 移步密談,又冷又深又諷刺。

從這個角度說,《顯微鏡下的大明》大結局可以切割為兩部分來看,前一部分 是螻蟻撼大樹,命如草芥、生若浮萍。

能「勝」能「茍活」只是偶然僥幸。

后一部分則是常規意義上的大團圓結局,好人打敗壞人,正義戰勝邪惡,歡歡喜喜一場、陽光滿地。

丈量土地的場景,都帶著勞動的歡樂和尊嚴,都自帶「美好生活在招手」氣息。

2. 方知縣:笑點和功用二重唱。

大結局公堂之上老吏行刺,引發一場混亂。

一場熱鬧中最好笑的依舊是方知縣。

他抱著柱子一臉欲言又止。

打官司時眼看要贏,他高高興興連坐都帶著浮夸喜氣;

關鍵證據被毀眼看斗不過龐大的利益集團,他又 支支吾吾、儼然要回到不敢說不敢正確的囫圇狀態里。

縱觀全劇,他在和稀泥真糊涂,和「假囫圇、暗度陳倉真做事、打對方一個措施不及」之間,來回搖擺、一度橫跳。

他不敢當面指認范淵、謊稱沒看到,這處理, 很官場、很囫圇、很微妙

揣著糊涂混仕途,在方知縣嘗過當「方青天」的甜頭、在他被任意感動過「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之后,依舊沒能徹底改變。

這一點不那麼白的糊涂賬,不那麼類似帥家默豐寶玉清澈見底的 囫圇,都很有意思。

他裝糊涂說老吏「又喘過氣來了」,他說不知道、瞬間被李大人踢出有用行列「那你就在柱子上面呆著吧」等等內容, 都好笑又微妙。

節奏層面是笑點。

角色層面是對政治利益衡量的又一次直觀傳達。

二,恩怨:手法訴求錯位,初心結局兩別。

《顯微鏡下的大明》大結局是審判,范淵家產充公、抵上部分人丁絲絹稅。

一切都很有「程序正義」。

事實上,這一集中很重要的幾段恩怨了結,都并非以「公訴」手段。

前一段比如老吏陳詞作證之后刺殺毛攀鳳,后一段比如程仁清挑起長槍戰馬文才。

前者以路人甲模式描摹難和苦,后者則是舍去一身剮終于找回初心的半世泥濘復為人

1. 老吏:公堂和私刑。

老吏一番前因后果,痛訴對方如何逼他害人。

又如何不守承諾「我女兒和外孫女都餓死了」。

有意思的是,他在堂上陳詞之后,并不等著「青天大老爺給我做主啊」。

他直接逃出刀、當場一刀捅了進去。

道理很簡單,他根本不相信來的李大人張大人王大人,能真正為他伸張正義、為他做主。

真話他要說。

仇和苦他要控訴。

血淋淋的人命,他也要拼出去這把老骨頭、自己紅刀子進白刀子出要回來。

明明是在案件審理環節中,明明也是體制內資深人員,卻又徹徹底底不信任這一套程序邏輯。

這很諷刺,也很悲劇

老頭子已經風燭殘年,行動力殺傷力都很有限,雖捅了毛攀鳳但并未能真正殺了他,反而惹出一場大亂。

又被范淵揪住機會、趁亂燒了關鍵證據。

這從某種程度上說,就就像整個誰的核心縮影:本不正、源不清,一切混亂之下想求正義的人要采取極端手段,結果釀成更大的亂子,又被有心之人趁亂利用。

2. 程仁清:從人變成鬼再做回人。

故事中另一段恩怨兩清,是馬文才命鹿飛龍挾持陳小枝,眾人一場打斗。

起初有傷在身的程仁清落于下風,被打到院中、接上長槍,真是分分鐘有「蛟龍入水」「小病貓變回大老虎」既視感。

昔日悲憤時所舞長槍,而今肆意揮灑出。

一招一式都是 數十年冤屈恨意,一舉一動都是 替天行道

雖然但是,程仁清就這麼打馬文才,這也太理想化了吧?

這一段儼然爽劇模式附體啊。

對比之下,我更喜歡程仁清離開衙門時的處理。

彼時他人生終于很暢快。

要打十板子,他也很樂意。

他曾憑借這一口巧舌如簧顛倒黑白的本事,騙來銀錢傍身。

滿身綾羅富貴、又處在溫柔鄉解語花簇擁中,實則內心千瘡百孔。

醉生夢死,為虎作倀

如今他終于能把這本事用在對的地方,回歸本心做對的事。

從人變成狗變成鬼,又終于從鬼變成人

搖身愉悅走出,雖要付出代價但求仁得仁。

天理人情、正氣公心,終于都對了。

和他正面相對的是圍觀眾人,其中豐碧玉 盈盈一笑遙遙一望,二人從詐騙敵對到患難至交、盡在不言中。

三,呆子不呆,紈绔不傻:天理人情、正氣公心。

最后一集李大人堂上合議,與其說真是「是非曲直」審判所,不如說是各方利益博弈的表面功夫走過場。

反倒是夜晚,豐寶玉和帥家默對父老鄉親們宣講的內容,進度條雖短,但誠懇。

這個民間的臨時的無名無分的「公堂」,反而比那看似法度昭然、威風八面的「大明官堂」,更 接近真正的意義和價值載體。

這一集程仁清退場,豐寶玉上線雄辯,帥家默啟動算學。

一個呆子一個紈绔,人依舊是 的,沒學會范淵那一套復雜話術和骯臟玲瓏心思(也不屑去學)。

劇作給了他們一個「屠龍少年不必變成惡龍」的光明結局。

保留純真初心,戰勝邪惡的范淵利益集團。

多少年中一直困擾帥家默的噩夢,最終也有了另一版「大團圓結局」。

母親不用給他雞頭、說他不傻。

父親給他倒酒。

一切都是溫馨美好的模樣。

心結已解,沉冤已雪。

劇中數次出現的龍王,如今擁戴著簇擁著他高呼「 五谷豐登」。

一派幸福和美景象。

這段結尾帥呆子思及往事嚎啕大哭,原本慶祝的眾人摸不著頭腦被豐寶玉安排而去,「大哭」這一筆又在尋常大團圓里、寫出了一點呆子一以貫之的呆氣。

我喜歡劇中實體版《絲絹全書》的設定。

帥家默一路苦苦求索,任主簿臨終前才終于交出。

卻又被范淵趁亂一把火燒了。

二十年前他一把火燒去帥家夫婦性命,二十年后他又一把火當庭燒毀證據。

手段通天、縱使留下痕跡(比如方知縣看見了也不敢講),豐寶玉指證也沒有用。

最后,帥家默拾起這一把灰,狠狠揚開。

這一把灰,首先,是 直觀的視覺效果,拉風、燃。

其次,也是對父親遺物的惦念和不舍。

再次,也是對仇人某種意義上「挫骨揚灰」,他終于能制裁壞人們!

沒有這本書,他也一樣能夠證明。

父親教給他的推步聚頂之術,若干年后他終于學會。

范淵等人縱使有那般上天入地指鹿為馬顛倒對錯的能力,也總會留下無言的鐵證。

萬千家私、偌大家業,范淵巧取豪奪來的所有財富,都能被一把火燒掉。

但他燒不掉一個孩子,二十年依舊不肯忘卻不曾長歪的一點 赤誠之念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