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這部電視劇之所以受人追捧,大概有幾方面原因,演員陣容強大,生活場景逼真,我想更多是因為劇中人物的魅力。
有人把《知否》說成是婚姻生活的教科書。
的確劇中人物的觀點,處理問題的智慧都能讓人每看一次就能學到很多。
其中最睿智的盛家老太太更是贏得了不少網友的稱贊。
可這個受人尊重,讓人驚嘆的老太太,所有的經驗之談都是從苦難中煉化的,所有的睿智和籌謀都是被不幸的生活逼出來的。
如果可以誰不愿永遠做個幸福的孩子,如果可以,誰不愿意婚后被寵成公主,每天無憂無慮不用算計。
明蘭婚后跟祖母聊天,祖母說她怎麼以前那麼精明,婚后怎麼變傻了,越發孩子心性了。后面又接著感慨道, 其實結婚后越活越像個孩子,說明你是有福氣的。
就像余老太太一樣,結婚前是家里的寶貝,結婚后被丈夫寵成公主,什麼事情都不管不問,孩子的事情也是余閣老操心,她這樣的人雖然能力不強,卻一輩子都過得舒心自在。
可盛老太太不一樣,她年輕的時候便是有主見的人,婚后更是撞得頭破血流也不肯回頭。丈夫死了也不愿改嫁,把庶子接到身邊撫養,拼盡所有光耀盛家門楣。
她嘴上說是為了她和盛纮老爹的一段夫妻情,實際上就是不甘心。
她這輩子表面有多風光,心底就有多寂寥,有多憋悶,有多苦。
所幸的是,孤女明蘭養在她的身邊,她全心全意愛著的孩子,也真心愛著她,壽安堂因為有明蘭的存在,才從孤寂冷清變得溫馨熱鬧。
明蘭給了盛老太太一個全心全意愛孩子的機會。
1,
在盛家,所有人都知道明蘭是祖母的心肝肉,哪怕明蘭搬出壽安堂也一樣,結婚嫁了出去還是一樣。
結婚后的明蘭為了林小娘的事情跟盛纮發火賭氣,祖母得到消息后,飯都不吃了,一路催著身邊扶她的下人快帶她過去,她要護著明蘭。
康姨媽打侯府的主意,要送個庶女過去當貴妾跟明蘭分寵,甚至想弄個人命出來讓明蘭和顧廷燁名聲掃地。
祖母得信兒后,一大早就坐車去了侯府,看著還在床上睡懶覺的明蘭,教她看清康姨媽這條毒計最終的目的,還幫她解決了貴妾這個麻煩。
這邊剛幫明蘭掃清楚,回到盛家就開始著手對付康姨媽。
她命令盛纮停止幫助康姨夫,讓他在仕途上受挫。還把兒媳王若弗叫到身邊大罵一頓,要她斷了跟康家的聯系,還以忤逆為由,罰王若弗跪在前廳,讓所有打掃得下人都看見。
這個懲罰不單是為了讓王若弗長記性,跟康姨媽這種禍害少來往,也是借著懲罰王若弗,在康大人晉升路上做手腳,讓康姨媽知道,想打明蘭的主意是要付出代價的,盛家不是好惹的。
經過這一番的折騰,康姨媽果然消停了一會兒。
從表面上來看,盛老太太完勝。
可壞人的冷靜從來都不是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在家反省,而是密謀更壞的事情。
王家進京給了康姨媽機會。
看著自己的擎天柱母親要回來了,又有人可以在身邊護著自己了,康姨媽的膽子又大了起來。
這一次她要對付的不是明蘭,而是背后出主意害她不能成事的盛老太太。
康姨媽的計劃很周密,趁著盛家人多事雜,王家兄長又回京赴任,而且她也篤定盛家不會為了一個沒有血緣關系,卻整日吆三喝四的老太太去為難康家得罪王家,何況她才是真的跟盛家的孩子們有血緣關系的親人。
康姨媽的這個算計,算的狠也算得準,盛老太太當初為了盛纮的親事,把娘家人都得罪了,就算出了事情,娘家人也不會為她撐腰。
果然王若弗聽信了她的挑撥,愿意給婆婆下藥(雖然她以為只是讓人生病的藥),盛纮為了家族體面,只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明蘭雖然很厲害也很維護祖母,但她畢竟是個外嫁女。
縱然她有法子查出些什麼,估計那會兒盛老太太也已經掛了。
可她沒有料到,明蘭居然那麼狠,那麼豁得出去。
可就算明蘭穩準狠地找到了罪證,她也沒有斗過王老太太的心機,對于這塊老姜,她還是嫩了點。
最終若不是長柏出馬,想給康姨媽定罪,希望渺茫。
盛老太太為了沒有半點血緣關系的盛家操勞了大半輩子,為了光耀盛家的門楣殫精竭慮,最終卻被人以不是盛家人為由算計陷害,著實有點悲涼。
經歷了盛家親眷的迫害,又看到親手養大的庶子一副無所謂的模樣,還有兒媳那點報復的小心思,盛老太太雖然救了回來,可心也涼透了。
明蘭為了她豁出一切的行為讓她非常感動,可真正治愈盛老太太晚年的,卻是長柏說的一句話做的一件事兒。
2,
就處置康姨媽這件事情上,明蘭跟王老太太的對峙陷入了僵局,兩邊都在比狠,都在比誰更能豁得出去。
王老太太賭上的康姨媽的性命和王家的面子,可明蘭卻不敢也不愿毀了長柏的前途和盛家的名聲(她雖然自己能豁出去,卻不想連累其他人)。
眼看著王老太太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長柏及時趕到,說出了寧愿辭官也要追究到底的豪言壯語。
王老太太以律法要挾,說王若弗是直接謀害婆母的人,罪名比康姨媽還重。長柏就說以證據來看,王若弗是被蒙騙的罪魁禍首還是康姨媽。
王老太太以親情綁架,說康姨媽是長柏嫡親的長輩,長柏早就準備好了說辭。
「現在親與不親難說得很,姨母是母親的嫡親姐姐,卻明知道東窗事發會牽連到我母親,卻還是拉著她來頂罪。
祖母卻為了這個沒有半點血緣關系的家操勞半生。
這幾十年來,祖母不但替父親護住祖產,還拿陪嫁替父親多方打點,延請名師受教。
當年她寧可和娘家斷了情分,也要給父親尋一門好親事,還有大姐姐,孫兒,幾個妹妹,祖母哪個不是當親骨肉對待。
盛家受祖母恩惠如山高海深,舉頭三尺有神明啊,難道真叫祖母以后在泉下悔不當初,叫天地神靈都知道,這世上之人盡是忘恩負義之輩嗎!」
王老太太以事情鬧大會連累長柏的官身作威脅。
「好一個孝順的孫兒,大義滅親,若是你娘犯了忤逆大罪,我倒要看看,你這做兒子怎麼獨善其身。」
「自然不能」長柏接的平靜,「我已經在路上擬好了一份辭呈,不日便會遞上去。」
「母親做出這等事來,我還有什麼臉在官場立足,開口道德閉口忠孝。待這事了了,我就去請辭。」
對于從四五歲就啟蒙讀書,靠科考掙仕途的文人來說,放棄自己的大好前程,無異于傾家蕩產。
其實長柏的處境比明蘭更難,對明蘭來說,除了祖母外,其他的都是壞人,她只需要抱著對付敵人的堅定信念就行了。
可長柏要面對的是頂撞自己的嫡親外祖母,懲罰自己的親生母親,給親姨媽定罪,就算是再清明的青天大老爺,在面對親人的錯誤時都很難做到公正,何況這里面還有生他養他的親娘。
長柏是盛纮的嫡長子,是盛老太太的第一個名義上的孫子,雖然他沒有像華蘭一樣養在祖母身邊,但祖母對他的事業很上心,連孫媳婦海氏都是祖母挑的,為的就是給長柏在仕途上找個更有力的靠山。
這些事情,長柏都記在心里,感恩一輩子。
所以他才會為了報答祖母,給祖母報仇,頂撞那麼多親人,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前程。
要說明蘭的孤勇讓盛老太太感動,長柏的大義更讓盛老太太感激,在這個沒有半點血緣只有利益算計的家里,盛老太太第一次感受到來自小輩們真心的孝敬。
3,
要說長柏用拼上仕途來為祖母討回公道讓人感動,那他后面做的事才真正暖到了祖母的心里。
眼看著祖母的精神一天天地好轉了,長柏跪在祖母的床邊。
「如無意外,孫兒這回還會續任,待祖母病好了,就跟孫兒一道去吧。」
看盛老太太低頭不語,長柏輕問了一句,「祖母全都知道了吧?!」
這下盛老太太一臉苦笑,「房媽媽瞞不住我,哎,人心叵測,誰料我這把年紀了,還能有如此奇遇。」
「祖母,跟孫兒到任上去吧。那兒雖然沒有京城繁華,但民風淳樸,山清水秀,景致也別有一番風味。祖母不是老想到處走走嗎?就跟孫兒去吧。
我和你孫媳一定會好好孝敬您的。」
「只怕說出去,名聲不好聽。」
盛老太太很擔憂,兒子在身邊,卻選擇跟孫兒外出,這樣會有損盛纮孝順的名聲,父子相連,盛纮若是名聲不好,長柏也難免受牽連。
面對祖母的擔憂,長柏已經想好了對策「就說我那有名醫,祖母跟著我去看病了。」
睿智如盛老太太,她怎麼能不知道長柏的意思。
她一直以來都是眼里揉不得沙子,在康姨媽和王若弗的詭計實施后,盛纮的那點小心思(只要保全盛家臉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想法)讓她很不舒服。
與其以后相見要做母慈子孝的戲,不如索性避開,數年后再見,也就淡忘了。
長柏把王若弗罰到宥陽老家吃齋念佛十年,也是這個想法。
經此一事,盛老太太在寬容,此刻也不想見盛纮夫婦二人了,與其見面尷尬,不如索性離遠點。
聽到長柏說的尋找名醫的托詞,盛老太太看著跪在自己腳邊,眼神清明的孫子,忽然就心胸開闊了,往事也不那麼可鄙可恨了。
送祖母遠行那日,明蘭望著老太太臨上車前的笑臉,就知道她心中歡喜,一輩子困在屋檐下憋屈,如今天高海闊,無拘無束,豈不開懷!
4,
盛老太太做姑娘時的偏執倔強,嫁為人妻后的不甘屈服,喪夫后又固執要強,拼上半輩子的幸福也要守著盛家。
大半輩子的時間都困在后院里揣測人心,仔細謀劃,結果卻險些被庶子當棄子。
長柏不顧一切為祖母報仇的舉動讓她感動,跪在她面前求她跟自己遠行更讓她暖心。
有這麼個至誠至孝的孫子,哪怕遠處沒有名醫,沒有風景,只要有他的孝心,盛老太太的余生就有了安慰。
知恩感恩才是人世間最美的親情!